被朱标这么一说,旁边站着的詹同重重叹了口气,紧跟着说道:“粮价下跌数倍,对寻常百姓来说自然是大善喜事。”
“可对农户来说却不尽然。”
“田地里的活增多,农户劳作也是更多,可最后折算成银两却与往年相差不大。”
“特别是看到丰收之初的喜不胜收,以及换成银子后的失望,此间失落必让百姓期望落空。”
“甚至。。。。。”詹同看了眼朱标,索性咬牙直接说道:“甚至会产生民怨!”
待詹同说完,宋濂、高启这两位夫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朱标更是静坐主位,自顾自的沉思起来。
的确!
因姚广孝先前糊弄褚家,引的各地粮商于秋收前,高价收粮,借此百姓的确也得了不少钱财。
若粮食增产不多,朝廷只需出面收购些粮食,让百姓见到务农仍能得利,如此百姓自然能够满足。
可现在却也不能。
朱标没想到今年粮食竟能增产十数倍之多,且不说朝廷拿不出如此多的钱财,收购粮食。
单就是朝廷以低价收粮,也会引来百姓不满。
朱标曾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倘若不能温饱,那人们想的也就只有如何才能吃饱饭这一个问题。
可若是温饱得以满足,那人们便是有乱七八糟的欲望,要面对的问题也就层出不穷。
原本朱标还不以为意。
可现在看来,这话属实有理。
怪不得纵观历史上千年,无论哪一个朝代的百姓都在温饱线上徘徊。
“陛下!”当看到朱标眉头微皱,似觉眼下问题很是棘手。
姚广孝上前一步,压低了嗓子道:“既然陛下因今年粮食过多发愁,那最直接有效的法子,也就是别让今年粮食这么多。”
就在朱标抬眸看向姚广孝的瞬间,一旁的李善长似是想明白了什么,立时低声咋舌。
姚广孝!
果真乃一妖僧。
哪怕此刻姚广孝没有说减少粮食的法子,也熟悉后勤政务的李善长又怎会想不到?
左右无非是设法减粮,再有便是提高赋税。
只要还让多半百姓徘徊在温饱线以下,那朱标所担心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如此百姓想的也就是开垦更多的土地,更加用心的耕种,祈求明年能够温饱。
“韩国公是有主意了?”
见姚广孝看向自己,李善长缓缓摇了摇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毕竟这般毒计,他李善长才不愿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