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认识她?
他们只知道那是一个女孩,也许还很漂亮。
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了。
不,不是这样。
他们还是“知道”一点什么的。
“本小姐为什么会写小说、会开这家公司、会加入一个社团?”
“我毕业之后再也没写过小说,是谁建议我写的?是谁将我拉入的群聊?”
“我的这些餐厅都是谁设计的?石时、卜望舒吗?只有他们两个吗?”
“我不可能在漫展上那么E、主动安利我的CP,当时是谁帮我的呢?”
“姐明明黑|道失业,怎么会来到这家书店?是谁……雇佣了我?”
问题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其实,这相当于问:我们何以成为今天的我们?
这当然同我们的性格、才能、行事风格脱不开干系。
可如果我们的身边没有他、她、他们,我们还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吗?
我们不能。
我们成为我们,是因为一块块多米诺骨牌将我们的命运推到这里。
少了一块都不行。
少了一块都会觉得哪里好像空荡荡。
那一块也不过只是一块骨牌罢了。
如此不重要,又如此重要。
区区又堂堂。
……
无论如何,众人都还在尽他们所能地书写、创作。
创作的过程里,他们绝望过、崩溃过,这是很正常的事。
初次尝试写作的人大多蒙受过痛苦,写了几十万字,沉入大海,没有声音。
不写了,不想写了。
一个读者都没有,我写给谁看?!
他们体会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绝望。
只是,那绝望不源于没有读者,而源于没有奇迹。
“这真的有用吗?她真的能回来吗?”祝语森痛哭流涕。
他想到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