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佩仪拿着一份刚刚出炉的销售数据报告,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向陈秉文进行汇报。
“陈生,‘劲霸’的市场反馈远超我们预期!
首批五万瓶赠饮在三天内全部送出,带动同期杨枝甘露销量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五。”
“更重要的是,”她翻开报告的第二页,高兴道,“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刻铺货了第二批五万瓶进行正式销售。
您猜怎么着?
不到两天,全部售罄!
现在各渠道都在打电话催货,沙田厂区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正在加班生产!”
陈秉文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字。
这个销售速度,甚至比他最乐观的预估还要快上一天。
凌佩仪继续汇报道:“根据财务部方总监那边核算出的初步数据,‘劲霸’的单瓶生产成本,在规模化量产后,已经可以稳定控制在0。45元港币左右。”
她顿了顿,有些感慨的说道:“我们给到渠道经销商,包括我们的标准店、加盟店以及外部士多店的出厂价是每瓶2。5元港币。”
“这意味着,”凌佩仪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令人振奋的数字,“每卖出一瓶‘劲霸’,我们陈记自身的毛利润就高达2。05元港币!
而渠道商们以3。5元的建议零售价卖出,每瓶也能赚取1元港币的利润空间。
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销售终端,这都是一款利润极高的产品!”
凌佩仪她从一线销售做到市场总监,对各类产品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空间早已烂熟于心。
普通汽水、果汁,能有个几毛钱的利润就不错了;即便是陈记的王牌杨枝甘露,因为原料成本和冷链要求,单瓶利润也就在1。2元左右徘徊。
而现在,“劲霸”的单瓶毛利润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05元!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扣除所有直接生产成本后,每卖出一瓶“劲霸”,陈记就能净赚超过两块钱!
这几乎是她过往认知中饮料产品利润的天花板!
陈秉文笑了笑道:“只要产品实力够强,能真正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市场是愿意为这种高效解决方案支付溢价的。”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聚焦在凌佩仪带来的报告上,自信道:“之前的试销成功,证明劲霸的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都是成功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黄金窗口期,将产能和渠道迅速铺开,把先发优势转化为绝对的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