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为的,就是舆论的控制权。
在现代,他见识过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舆论传播手段。
很多都是很高明,很高效的。
但很可惜,互联网这等初次接触之时,让朱元璋惊为仙人手段的东西,想要在大明复刻出来,对于现在的朱元璋而言,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朱元璋本身也是个务实性子。
所以,暗中对着互联网流口水之后,朱元璋马上就决定通过创办报纸,充当皇帝喉舌,以此来扩大皇帝,或者是中央朝廷在全国范围内的话语权,影响力。
互联网摸不到,报纸还是可以摸一摸的。
而在互联网大兴之前,哪怕有广播,电视这些出现,也依然难以撼动纸质报纸的地位。
所以,报纸还是很有搞头,有着很长生命周期的。
说起来,他是大明的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似乎话语权很重,对舆论的影响也很大。
从一方面来说确实如此,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又不是这样。
作为完成大一统的开国皇帝,他的江山是自己亲自带人打下来的,而不是从谁那里继承下来。
这自然注定了他的权力,以及影响力。
但是,说起舆论影响力,却还是不行的。
如今真正掌握舆论的,是众多士人。
或者说,从很多朝代以前,真正掌握舆论的大体上都是士人。
他为什么在去年,非常坚决的杀了高启?
仅仅只是因为这家伙是张士诚的旧部?
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想要授他高官,这家伙固辞不受,执意返回家乡授徒,根本不给自己这个皇帝好脸色?
仅仅只是因为,在张士诚旧宫殿上修复了苏州府治时,写了一篇《上梁文》?
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真实的原因,是因为高启这个在文坛之中极负盛名的人,回乡之后并不是老老实实的教书。
而是和一堆江南那边的文人士子们,对着朝政指指点点。
朝廷这边别管推行什么政策,这些人都是一阵的冷嘲热讽,各种挖苦,说风凉话。
把朝廷政策批判的一文不值。
偏偏这些人名声很大,在江南那里的影响力也同样很大。
严重的影响了朝廷政令的推行。
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这才找借口,不顾士林之中的哗然与震荡,把高启抓起来腰斩,让这家伙闭嘴。
同时,也是杀猴儆鸡,让剩下的那些人都闭嘴,别在那里唧唧歪歪。
最起码不要在朝政上唧唧歪歪。
朱元璋却也知道,杀高启固然畅快,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管住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