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的雪甚至因为反复的踩踏和尿液的浸染再冻结,变得光滑而坚硬,呈现出淡淡的黄色。
这里,显然就是附近所有雪靴兔往返于新的觅食地和栖息地之间的高速公路,一条堪称完美的“兔道”。
“总算找到了!”
林予安从背包里,取出了那些用退火钢丝和木质零件制作的套索陷阱。
没有直接踏上兔道,而是戴上手套,沿着兔道旁边的平行路线走了几十米,仔细勘察地形。
这个过程他走得非常缓慢,尽量不触碰任何树枝,不留下任何不属于这片森林的气味。
他寻找的,不仅仅是兔子必经的“瓶颈”,更是一个同时具备“动力源”、“触发机关”、“固定结构”所需天然条件的完美地点。
在坚硬的冻土上,任何试图挖掘或增加额外物体的行为,都会留下不自然的气味和痕迹,足以惊动任何一只谨慎的兔子。
所以,他必须让陷阱看起来就像是森林本身的一部分。
很快,林予安就选中了第一个位置。
这里,是一棵巨大的横倒在地的枯木,兔道恰好从这棵枯木下方一个天然形成的低矮树洞中穿过,兔子为了寻求掩护,几乎一定会选择从这里通过。
而在树洞的入口旁,恰好有一棵手腕粗细的、因寻求阳光而长势笔直的小桦树,以及一根从枯木上垂下的、足够坚硬的枯枝。
可能正是因为这棵枯树的倒下,才为这片林地撕开了一道天窗,让阳光得以穿透茂密的林冠,照射到地面。
这棵后来者的小桦树,正是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拼命地向上生长,才有了今天的挺拔。
“就是这里了。”这个地点,提供了搭建陷阱所需的一切天然“零件”。
他先是将旁边富有弹性的小桦树,用力地向下拉弯,感受着它蕴含的强大弹力。然后用一段绳索暂时捆绑在那根垂下的枯枝上,这就是陷阱的“动力核心”。
然后,开始搭建陷阱的主体和扳机。
他拿出那根Y字形的支撑木棍,没有将其插入地下,而是将Y字形木棍的主干,紧紧地贴在了那棵手腕粗的小桦树的树干上,Y字的开口朝向兔道。
接着,拿出一段备用的钢丝绊线,用一小段绳子或者细铁丝,将这根支撑木棍,牢牢地捆绑在了那棵小桦树的树干上,将它们锁死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个完全利用自然物体、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人造痕迹的稳固支撑结构,便完成了。
接着,是整个陷阱最为精巧的核心,设置“扳机”机关。
将那根更短、更细的“扳机”木棍小心地架设好,一端顶在Y字形支撑桩预先刻好的凹槽上,另一端则与那根被拉弯的,充满张力的小树苗拉绳连接。
最后,找来一根非常细长,但有一定韧性的小树枝,长度刚好能横跨整个兔道。
这,就是“触发杆”,将这根“触发杆”的一端,以极轻的力道,卡在了Y字形支撑桩、水平扳机木棍、两者之间那个脆弱的平衡点上。
这个过程需要像钟表匠一样的手感,反复调整了几次,直到那根细长的触发杆,以一种几乎没有受力的状态,完美地横亘在离雪面约几厘米高的兔道中央。
它看起来,就像是一根从旁边灌木丛中自然伸出,或被风吹断后恰好落在这里的、毫不起眼的普通树枝。
最后,才将闪着金属寒光的钢丝套索圈展开,垂直地悬挂起来,其位置,恰好就在那根横置的触发杆后方约一拳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