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难道忘了《全球大学排名》的事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divclass="contentadv">因为排名,世界各高校开始展开竞争,
为了抗衡伦敦大学联盟,美国的常春藤甚至早了几十年被提上议程,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搞奖学金,其它各国也必然跟进,卷生卷死。
有学生好奇,
“陆教授,英国那边具体是什么情况?”
陆时回答:“那边是双轨制,不具备参考价值。”
在英国,
儿童年龄达到11岁并通过考试者,便可能获得奖学金转入中学就读;
通过16岁和18岁的“一般水平”和“高级水平”的普通教育考试,青少年还可能拿到奖学金进入高等学校。
如果不搞双轨制来限制升学,成本会高得飞出天际。
又有人问道:“那新闻学院发奖学金的具体数额是多少呢?”
“这……”
陆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普利策凑上来,
“1人70美元如何?”
这个数额相当于全美文科学院的平均学费。
陆时问道:“你不怕破产?”
普利策摊手,
“这有什么好怕的?新闻学院毕竟没什么底蕴,一年能招收50个学生就很难得了。3000多美元,对你我很轻松。”
陆时:“……”
不知该说对方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
他回答:“我可以断定,如果你现在说出70美元这个数字,今天就得支出3000美元以上。”
普利策沉吟,
良久,他问陆时:“那就50美元?”
陆时没有搭腔。
普利策又问:“3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