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詹姆斯笑着说:“老萧,对这部小说,你是什么想法?”
萧伯纳回答:“我跟你的评价也差不多,陆确实在向莎翁靠拢。当然,我不像你这个剑桥的教授,对语言学和构词法所知不多。我这么评价陆,是因为他对生活的观察,已经能和那些传奇作家媲美了。”
陆时听得老脸一红,
“老萧,你可别说了。再说下去,莎翁的棺材板好压不住了。”
萧伯纳和詹姆斯第一次听到这种笑话,再次大笑。
两人又各自倒上酒。
萧伯纳举个例子:
“相爱的人,女方为了自由,喝毒药诈死,而男方误以为女方已经死了,遂喝毒药殉情,女方之后也殉情……”
这一段说的是莎翁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
詹姆斯感慨,
“只有真正了解爱情的人,才能写出这种故事。”
萧伯纳接着道:“而我认为,陆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角色的把控,已经有了类似的深度。”
他翻找稿件,
“老詹,你有没有想过,哈利被寄养在姨妈家,其实是麻烦了姨妈和姨夫?”
詹姆斯愣了愣,
之后,他点了点头,
“那当然。毕竟,姨妈家的经济来源只有姨夫,哈利在被寄养的时候,家中还有个襁褓中的孩子,日子过得虽然不错,但也好得有限。不过,你这么说,不会是想为那对令人厌恶的夫妻洗白吧?”
陆时在旁边听得都沉默了,
“……”
小说最后,姨妈、姨夫确实是洗白了,
或者说,本来就不能算洗白,因为确实不是恶人,只是没那么善良。
萧伯纳解释道:“《哈利·波特》的这个开头让我想到了《大卫·科波菲尔》。”
那是查尔斯·狄更斯的名作,
主角的童年也不美好。
萧伯纳说:“你知道为什么明明姨妈被强行塞了个孩子,有苦难言,而我们仍会觉得哈利才是更受委屈的那个吗?”
詹姆斯不由得回忆《大卫·科波菲尔》,
良久,他说:“因为哈利是未成年。就像那句话,‘孩子是无辜的’。”
萧伯纳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