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哈哈大笑,
“这就牵扯到写作技巧了。首先第一点,塑造人物,要学会利用反差……”
众人懵懂。
人群中夏目漱石的导师史密斯最先反应过来,
“快记!夏目,快记笔记!陆爵士正在传授技巧!”
听到这句话,人们才恍然大悟。
那些本来在摘抄《洛丽塔》原文的,也不管了,直接将本子倒过来,从后往前写,记笔记。
陆时问道:“如何利用反差呢?”
他环视一圈,
“不考虑最后一部分的忏悔,你们觉得亨伯特对洛丽塔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想到的词是:“引诱、多疑、控制……”
“Bingo!”
陆时点头,
“但是,当亨伯特开始忏悔、开始反思自己的罪恶,人性的弧光便出现了。这就能营造极强的反差感,让人不自觉地去原谅他,认为他对洛丽塔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这一前提,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他毁了洛丽塔一生的事实。”
这话确实有说服力。
从《洛丽塔》诞生之初,无数人读过它,
原则不坚者,读到最后的忏悔都容易忍不住站在亨伯特的角度想问题。
所以,博纳科夫才说自己“调侃了《忏悔录》”。
众人闷头记笔记。
陆时看向潘克赫斯特,
“女士,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潘克赫斯特:“……”
无言以对。
陆时笑,
“你不问的话,那我来替你问好了。你肯定疑惑,为什么明明厌恶亨伯特的行为,却仍要让洛丽塔难产而死。一次新生、一个好的结局,不是更好吗?”
潘克赫斯特根本没想那么多,
她下意识地点头,
之后,又反应过来,担心这是陆时的陷阱,遂连连摇头。
陆时看得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