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个数额,一月下来也有四百多,他们这种小饭馆就算在公私合营之前也挣不了这个数。
当时能糊口就不错了。
冉大爷说着高兴,非得要冉大娘给他打二两酒。
看着靠墙的酒罐,宋巧好奇:“喝酒的多吗?”
冉大娘:“不多,大家都被弄怕了,就算有心也没胆的,大部分人不敢呐。”
“有啥不敢的,咱们已经弄到试点的牌子说明环境已经开始松活了,那咱们就有义务推陈出新让大家感受新气象。”
这话没毛病,冉大爷咧嘴笑着,冲她竖起大拇指。
“我觉得小酒馆模式就挺好的。”
宋巧的话让冉大爷好奇:“啥意思?”
“过去不说有就小菜喝几两的吗,只要咱们的酒好,咱们也可以这样做。”
“一人规定三四两左右,拿个小盅,在炒两个小菜。”
这是过去的夜宵方式,坐在一块都是熟人,喝上小酒聊些时事或者家常,一般到九、十点人就散去。
“小宋,你这法子不错,还可以增加我们晚上的销量。”
见老两口不排除自己参与炒菜馆的事,宋巧又提出另一个想法。
“咱们的拿手好菜得出名,不光是在这片,得在滨海市出名!”
冉大爷瞳孔一紧,只觉得自己听的是热血沸腾。
他赶忙问:“怎么个办法?”
“限量!”
老爷子听完,肩膀一松,觉得体内的气瞬间就泄了。
他咂摸完嘴里的酒味,连连摆手:“不行,不行。”
“有人乐意吃,咱们就多卖点,明明就有咋还让人家不吃了。”
宋巧让他别着急。
“大爷,要是有人告诉你南城墙那边烤鸭每日只有二十只,你好不好奇?”
冉大爷没懂,回到自身然后认真点点头。
“那肯定高低也得去尝尝。”
宋巧双手一摊:“咱们也是这个道理。”
“鸡丝馄饨每日限量八十碗,肯定有人上门尝尝,到门口发现。”
宋巧做出抬手远观的模样。
“咦,这家炒菜馆还不要粮票的,那除了鸡丝馄饨,其他也得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