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纷争时代会持续几千年,那么人类帝国的盛世又有什么理由更短暂呢?
基里曼从小到大接触到的一切政治学知识都让他对此深信不疑。
这种对于和平主义的乐观追求,是极限战士军团兵力不全的重要原因。
而至于其他的原因,则根本不可能在明面上说出来。
那便是五百世界正在倒向孤立主义:以及基里曼心中对于帝皇和泰拉的忠诚,正在随着时间而消退。
好吧,其实这么说有点儿不太准确。
应该说,从一开始:五百世界就没有效忠于人类帝国的理由。
在大多数人看来,帝国能够统一银河万邦的合法性来源无非两条:一是帝国的舰队的确将为数众多的世界从纷争时代的疯狂与残酷中解救了出来,二是效忠于帝皇的亿万大军的确有能力保住各个世界,让他们不再坠入新的纷争纪元。
而为了这一安全保障,他们能够忍受泰拉的高压与残酷的赋税。
但在五百世界看来,却并非如此。
早在遭遇帝国之前,奥特拉玛的各个盟邦就已经在基里曼的协调下,团结成了一个强大的五百世界,他们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纷争时代的晦暗的,也自信于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
在他们看来,帝皇和他的帝国,反而只是一个单纯的掠夺者。
他们不但抢走了五百世界的独立,还抢走了他们贤明的君王,将他们拖进了一场永无止境的血腥远征中: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大远征吞噬了奥特拉玛的无数物资和年轻的小伙子,他们被送往群星,再也没回来,面对如雪花般飘来的阵亡通知单,愤怒和不满早已在阴影下积累。
如果说这一切都尚且能够忍受,那么当乌兰诺大会标志着大远征的结束,马库拉格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打算回到家中享受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时候:泰拉政府悍然剥夺巴达布领土的命令,终于激起了五百世界的滔天怒火。
争斗随之而来。
而如果是赢了,倒还罢了。
但他们偏偏输了,而且是称得上一败涂地的大输特输:是前所未有的惨败。
是一场足以成为团体记忆,几乎无法被遗忘掉的惨败。
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当年在巴达布的惨痛失败和布塞福勒斯条约带来的耻辱却并没有从马库拉格人的心中消失,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愤怒和屈辱最终酝酿为如今风行整个奥特拉玛五百世界的孤立主义浪潮。
在此之前的两百年间,奥特拉玛从未遭逢过如此的屈辱,富足的生活和天际线外连战连捷的辉煌,将骄傲刻在了每一个马库拉格人的骨子里:所以,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才会显得如此刺眼。
两百年的胜利无人问津,而一场战败的屈辱如今依旧人尽皆知。
更有甚者,伴随着当年巴达布的难民们逐渐在奥特拉玛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其后代有的还成为了极限战士的新兵,对这份屈辱的切齿仇恨也逐渐扩散到了各个阶层乃至第十三军团内部: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了马库拉格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部分,会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诚然,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收回巴达布会是好主意,但奈何五百世界与泰拉间早已间隙过深,没人会想成为帝国统治下的忠顺子民:以巴扎布之耻为名,大搞孤悬于帝国海外的孤立主义浪潮,才是这些历史能够口口相传的真正原因。
事到如今,这种孤立主义思想甚至已经反噬到了基里曼自己的身上。
连原体都拿这些问题毫无办法:他想过暴力弹压,但当他的养母尤顿女士和军团中成千上万的战士,都将巴达布上发生过的事情当是做耻辱的时候,他又有什么能力改变这么多人的思想呢?
找摩根帮忙,强行动手?
倒不是不行:那这样的话,他和他最鄙夷的暴君又有什么区别?
和践踏当年在养父陵前许下的诺言,又有什么区别?
别无他法,以基里曼的性格,他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妥协与退让,用更温和的态度软化汹汹民意。
事实上,他干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