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说后就开口问:“劝的怎么样?”
弘历没想到雍正对老八还存有幻想。
他也不禁怀疑,这雍正对老八是不是到底还存有一丝感情,而因为以前毕竟也关系好过?
但他也没打算瞒着雍正,也就把老八的回复转告给了雍正。
雍正听后脸色更加难看,像突然出现在晴空的乌云,黑得能遮住一切光芒。
“你是不是也觉得你八叔很重情重义,很贤良?”
雍正问道。
弘历转了转眼眸。
他知道,雍正现在对老八的失望到了极点,自己这个时候不宜说老八的好话,但也不能把太违背客观事实,让雍正觉得自己在其面前没有说真话。
“以儿臣愚见,任何人都一样。”
“贤与不贤,很多时候由不得他们自己。”
弘历也就如此回答起来。
雍正的神色如云开了一般晴朗起来,但也还是有些严肃:“怎么讲?”
“八叔和十三叔其实都可以算贤王,但在官宦士绅眼里,却成了一贤一奸,所以他们要留贤黜奸!”
“而阿玛掌最高权柄,又有励精图治之心,也就需要因此,在他们之间判出个谁贤谁奸来。”
“所以,贤与不贤由不得他们自己,八叔不想辜负八婶,那官宦士绅就能继续用他的贤名,策动八旗贵族。”
弘历说到这里,就向雍正拱手:“阿玛,儿臣斗胆请旨,趁这次议叙的机会,给十三叔世袭罔替的铁帽子!”
眼下正是三年一度的京察结束时,而雍正下旨准对怡亲王等王公大臣议叙,只是怡亲王允祥上奏请辞议叙。
所谓议叙,就是表现好的官员,被议加恩的制度。
见习政事的弘历,也在雍正给他的奏折里,看见了怡亲王允祥的这道请辞议叙的奏折。
而弘历突然给老十三请加恩,其实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
他只肯承认老十三是贤王。
至于老八……
因为其立场与雍正不同,只能被定义为“不贤”,还得是“藏奸”的大恶之辈,要被定义为敌人。
这就是政治。
无关个人人品。
雍正颔首:“传张廷玉!”
弘历呼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