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燕京飞到莫斯科之后,他通过军队和银行的关系与苏联航空局取得了联系,对方听到七架图154的订单,是又惊又喜,他们的飞机可很久没有接到订单了。
然而,订单能否落地,关键不在航空局,而在图波列夫设计局和它的生产基地——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
于是,秦远来到了这里。
接待他的是阿列克谢·安德烈耶维奇·图波列夫——传奇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之子。
同样声名显赫的飞机设计师,如今也是这座工厂的掌舵人。
阿列克谢·图波列夫年过六旬,眉宇间依稀可见其父的坚毅,但眼神深处却难掩疲惫与忧虑。
工厂的困境他比谁都清楚:订单稀少,资金匮乏,工人工资拖欠,士气低落。
更严峻的是,古比雪夫作为远离莫斯科的工业孤岛,物资供应极其困难!
工人生活困顿,连基本的肉食、水果都成了奢侈品。
秦远的到来,以及提出的七架图-154的订单,可以说解了图波列夫设计的燃眉之急。
只是在支付方式上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阿列克谢想要的是美金和卢布,想用这些钱从国际上购买先进设备,完成设计局的下一步研究。
但秦远和民航局,约好的方式是以物易物。
是用大量的物资,来换回这七架飞机。
这下子,双方就僵持住了。
“这个阿列克谢真是个犟种,和他那位老爹是一模一样。”
民航局的人吐槽着:“怎么就分不清轻重呢?美元换来的设备,能当饭吃吗?现在局里面,厂里面多少人饭都吃不饱,这么多物资如果换过来,别说是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能舒服好几年,就是整个航天系统,整个古比雪夫都能因此受益。”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一直往秦远这边飘。
显然,他这话就是说给秦远听的。
目的就是稳住秦远,不想秦远丧失耐心,以至于失去了这来之不易的订单。
这位民航局的科长,看秦远没什么反应,说道:“秦先生,您放心,阿列克谢局长那边我会帮你说服的,他是个顾大局的人。”
“顾大局”秦远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站在古比雪夫宾馆二楼,看着不远处的灯光点点,询问道:“谢苗科长,那边的厂房是做什么的?”
全名为谢苗·米哈洛维奇的谢顶男人,走到窗边,顺着秦远指着的方向看去:“哦,那边是哈尔科夫航空发动机厂,原来是337号发动机制造厂,卫国战争时期,国家担心德国人空袭,增调了九万名囚徒紧急建设起来的厂子,听老一辈说当年为了建立这家工厂,赶工期,每天要累死三十多人。”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显得心有余悸:“当年是真的惨啊,一边要疏散搬迁,一边还要生产,每天都有任务,耽误任务听说还会枪毙,有些工人忍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强制劳动,宁愿自残去前线和德国人打仗,也不愿意在工厂里待着。”
“幸好啊,这些同志的牺牲是有意义的,我们最终也赢得了胜利!”
秦远没有将这些牢骚话听在耳边,而是将目光看向更远处,看向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