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方式似乎和其他人不同?毕竟也见了好几次了,介意我好奇一下么?”
孟涛淳朴地笑了笑:“也没啥,就是动点自己的小聪明,我们也有扶贫口的,不过一般都是根据统计数据,发放补贴福利什么的,一个家庭的贫困原因太复杂了,统一发放的福利补贴很难彻底改变情况。。”
“有一些家庭特殊,恰逢我能顾得上的,就出出主意。”
翟达:“精准扶贫?”
孟涛一愣,一拍大腿。
夸张的动作引得其他人投来目光,这个黝黑青年却一无所觉。
“这个词好啊!精准扶贫!不,应该是精准脱贫!有些人。哎。光扶真不管用。”
说着又想到了自己上午送去的“小猪仔”,下午就变成了“烤乳猪”。
那烤乳猪是名菜!烤的明白么就烤!
估摸着是烧烤的吧!
真气人!
一公一母两只呢!
不过这并未打消孟涛的积极性,因为王雪的例子,就是他最大的信心来源。
王雪母亲是近亲结婚,先天智力有问题,嫁给了40多岁的老光棍王父。
王父自己就是穷汉,但也算对得起这门错上加错的亲事,老婆傻不傻都是自己讨的,咬牙努力挣钱养老婆孩子。
可惜年纪本就不小,劳累一辈子,没到60就走了,至于王雪的哑巴。是小时候发烧所致。
王父是更早自然灾害时期逃来的,所以村里也没有他们家一分土地,王父死后,王雪平时帮附近小作坊做手工,糊纸盒、串珠子,挣点糊口钱,还要照顾王母。
这就是一个平凡的贫困家庭。
直到遇见了不平凡的孟涛。
孟涛说的头头是道,听得出他对王雪纯粹是工作关系,不包含男女之情:
“翟总,我之前没总结出来,精准脱贫这四个字真好,每家情况都不一样,得要具体了解才行。”
“王雪再差也是个劳动力不是?摆个摊收钱总行吧?不会进货?没有路子?找不到地方?对于他们难如登天的事情,对于外面的人不过是稍稍想一想就能解决。”
“她老母没人照顾,刚好!同村还有个特困老太太,60多了但手脚还行,寡居三十年了,我委托那老太太照顾王母,一个月让王雪给她500块钱,但却解放出了一个年轻劳动力!”
这个淳朴的年轻人忍不住笑出几颗大牙,三明治里的生菜叶卡在牙缝里:“翟总你猜,才花了多少钱?”
年轻人举起手指,比了一个“1”:“1000块,出摊那些东西,第一批进货,一台秤,二手的伞和桌子,都花不了几个钱,上次那车西瓜看上去多,实际上是我早上骑车去瓜田边扭的,才三毛钱一斤!”
“1000块盘活两户人!平时这样的家庭,每年发两三千都没用!年年发年年穷!”
那洋洋得意的表情,好似自己挣了1000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