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以类悬疑侦探风格为底色。
他对这本书可能没有野心,但却有着诚心。
甚至脑子里,还回忆起陆思文的《东阳往事》,那其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中式悬疑作品。
小木头自然是会寻着翟达而来,也在书桌上布下了自己的数学大阵,坐好后看了一眼沉思的翟达,圆嫩的膝盖一点点试探,最终触碰到了某人才算安心。
这是她最喜欢的环境,从三毛小区开始。
足足沉吟了半个小时,翟达终于提笔汲墨,写下了新书的开头:
“吴数三有个奇怪的名字,算命先生给安排了个生僻字“”,寓意有饭吃且命里缺火,但上户口的时候死活无法录入,争执中的父母怄气之下,就变成了‘三’。”
翟达落笔很快,他已经习惯了手写而非打字,锋利工整的字迹在稿纸上快速落下,思绪与灵感有了着色。
实体文学不同于网文,少有多于30万字的,所以紧凑和隐喻,成为了实体文学浓缩精华的主要方式。
短短一段话,交代了名字、隐喻了主角的结局,暗示了家庭文化情况,且一笔带过了父母感情的状况。
顺便蛐蛐到了吴越。
他说到做到,就叫吴数三,这名字挺有趣的,很鲜明。
网文才会起华丽的名字,叶凡、秦羽、龙日天,实体文学一般偏向于落地,寻找一种。土地里长出倔强菌子的感觉。
青春文学除外。
“警校考试前的同学聚会上,他如同不会弯折的咸鱼一般,豪情壮志道‘我干了你们随意’,但落榜后,那道看得见却卡在头顶的分数线,也成了挂着咸鱼的绳子,沾染了一个年轻人的腐臭雄心。”
“直到此时,那臭味依旧缭绕在吴数三的身上,让他夜里常常失眠。”
“小伙子,这咸鱼怎么卖?”
“六块!”
——————
之后的几天里,翟达很少出门,一门心思扑在了写作上。
并且乐在其中。
《断指》的前半段是幽默与紧张交割的,就如同“吴数三”的成长,从有小聪明的混不吝,逐渐成长为书中的“猎人”。
对于书中主角的上限,翟达不会让他达到原型吴越的程度,太离谱了。
所以事实往往比更夸张。
而里面每一起拐卖案件,都取材于“洋洋爸爸”所在的寻亲会,来自于真实的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书的结尾,翟达会将他们的联系方式公布,这是多次与他们探讨后决定的。
显然这会给每个家庭带来巨大变化,但他们愿意抓住任何一丝微小的机会。
与孩子的回归相比,个人信息被主动曝光可能引来的骚扰,不过是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