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他还看见了自己之前打磨的叶片。
这活干的真漂亮哎!
他想多了解一下这个超大设施,将今天的练习和实际操作空间结合起来。
周围没人,翟达干脆坐了下来,衣袖中的手杖隐蔽的敲着,偶有所得时顺手在稿纸上画着结构图。
正在写写画画,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听见有人叫自己:“翟师傅?翟师傅?”
翟达转头看去,发现不远处居然有六七个人,心里一阵汗颜。
果然上帝视角不代表他有上帝大脑开着全图挂呢,居然有人靠近都没反应,注意力全在设备上。
来者中除了白天见过的岳主管,其他全是新面孔,其中一位老人一看就是强者站姿,走在所有人最前方。
这个领域里面,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七八十岁了还没退休,还在工作。
那大概率是个院士
岳主管对那老人道:“俞老,这位就是哈工大派来的技术支援。”
老人挑了挑眉毛:“嚯这么年轻啊小伙子师傅叫什么名字啊?”
哈工大他熟人可多了。
翟达悄悄将手杖收回装备栏中,如实说道:“许学军。”
老人卡壳了许久,最后竖起大拇指:
“厉害啊”
可能是为了增加说服力,大拇指还往前推了推。
老人还挺幽默。
这明显是啥也没想起来,岳主管赶紧岔开话题:
“这位是俞红孺院士,是JF12风洞的总负责人,也是爆轰驱动风洞理论的创始人”
风洞的主要难关在于工程实现,当然不是说理论不重要,而是理论早在五十年前就提出了。
这位俞院士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人之一。
理论研究总是比工程验证要“早”许多,从这方面来说俞院士是非常幸运的。
三十岁时的理论研究,在其八十岁的时候终于有了实现的条件,这是一种属于科学家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