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除非他的功率器件强度极高”
翟达打了一个响指:“再次称赞一下,非常敏锐!”
不愧是系统认可天赋的人,快速抓到了重点。
翟达点击了一下鼠标,屏幕上出现了项目名称。
也是“机械核心研究院”的第二个项目:碳化硅电机。
电控效率>99%,最高转速翻一倍,功率密度翻十倍,能量损耗降低70%,领先当前电机两代(中间跨过永磁电机,但并非纯粹前后关系)。
但它的重点。是碳化硅半导体,而非电机。
领先当前两代的性能,并非来自电机自身结构的升级,而是半导体器件带来的性能跃升。
翟达和老师聊过,当时翟达询问,电机和电池,哪一个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更大。
老师思虑片刻后,给出的答案是电机。
或者说是电机的配套技术,而不是电机本身。
世人皆知电池的重要性,但其实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电池性能不足,早已经被基础设施发展填平了许多。
比如最典型的电量焦虑,着力点并不多,新能源汽车尚未出世的当前,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是电量焦虑的唯一关注点。
但人能随身携带的东西就那么多、那么重,充电的便利性现在已经很高了,对于一部手机来说,当它能够高性能运转一天不用充电后,这个时间是三天还是五天,区别已经不大了,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说区别不大。
又不是搞荒野求生和远程震动。
甚至再降低一档,只要能保证高性能运转6-8个小时,就足以覆盖到了80%的使用需求。
翟达重生前的24年,对电量焦虑已经基本感觉不到了,哪怕你上班摸鱼摸一整天充电也又快又方便,又不是住在非洲
而民用以外的领域比如工业生产,又有太多电力解决方案了,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电网很烂、用电覆盖率很低的国家。
所以老师认为,电池技术突破影响也很大,但若论对整个产业影响的广泛度,反倒是电机配套技术多一些,这是可以直插工业底层的技术。
除非电池技术的突破是“神话”级别的,比如三五倍的增加而翟达手里的“磷酸铁锂电池”显然不够格。
于是在电池和电机之间,翟达选择了后者,准确的说,是选择了碳化硅半导体。
和“鸿图OS”一样,这是一次大范围的产业赋能。
远不仅仅是优化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机”这一种东西,而是高压、高温、高频电力领域都有用。
民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与充电、高铁动力、AI服务器的电力调配、高速通信(45G)、电网、工业电机、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