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东确实要说的就是过年的事情。他是计划着明天就跟车回去,年后初五再过来。他也知道夏莉和孩子今年是不可能回去的,夏莉不用说了,儿子的话他也不舍得路上跟着他受累。再说家里过年事情也不少,天气也冷,孩子回去没人照顾不说,还得受冻,这边就很好。
所以,他提前过来跟孩子妈说一声,顺便带了几身衣服和吃食过来,就当是给她们过年了。
谁知道过来了,家里没人,他一猜就知道可能是去外面买年货去了。
第110章
赵庄里。
姜东这一次回来是下午,天还不算晚。
村里面过年的氛围还是很浓厚的,有些一大家子人合起来杀一头猪,上午烧水杀猪,这会儿已经分好了在路边上褪猪毛呢!
姜东他刚一进村就闻见了这股子味道,沥青夹杂着热猪毛的味道。他记得夏莉一直闻不得这个味道,可是他却是从小闻到大。村里面大家都不富裕,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杀猪吃肉,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闻见这个味道。所以,对于村里的孩子来说,这个味道就是过年的味道。
因为沥青的味道比较重,所以杀猪的人家都会选择在自己家门口的位置来熬沥青。大大的柴火炉子上面架着一个漆黑的大国,里面咕嘟着黑浆糊一样的沥青,整锅都在冒着小泡泡。
姜东走到几个人后面,往前面看了眼,是他建国伯在给褪猪毛呢。他看着他建国伯跟玩儿似的勾着个猪蹄子在沥青锅里给转着圈蘸了一下,差不多匀乎了之后再给勾出来到水盆里面,热的沥青碰上凉的水就给凝固住了,多泡一会儿就用带着手套的手去撕,这样子就能很干净地去除猪蹄子上的猪毛。
村里人没事就爱看热闹,在旁边讨论着谁家猪杀了多少斤的肉,过年这肉怎么做。姜东没往前面这堆大老爷们儿哪里挤,就站在后面看了两眼。姜建国提起眼就看见前面几个人后面站了个后生,再细细一瞧,不是姜东还是谁啊?
脸上就带起了笑,他高声问着:“姜东回来啦?这是才回来还没到家去的吧?”看着人手里还带着东西呢。
这小子现在也不知道在外面干什么呢,之前那件没有准儿的事儿,在村里子传的沸沸扬扬的,害的他还以为姜东这小子真的就是犯浑了。幸好后面是个乌龙,现在他们家有他在前面支撑着,也能好好过了。
姜东笑着回道:“对,刚回来就看到伯你在这里褪猪毛来着,怎么,今年过年弄了多少猪肉啊?”
姜建国很高兴,今年的猪养的肥,个头大,最后落的肉也不少,“快四百斤的猪,最后落了三百斤的肉呢!你待会儿回去你家看看就知道了,你妈也要了点儿呢!”虽然是亲戚,但是姜东他妈过来这边拿猪肉也是给了钱的,这在村里边都是正常的事儿,毕竟人家的猪也不是喝西北风长这么大的,就是价钱肯定比外面要便宜不少,自家养的猪,肉吃着也香的很。
还有就是里面的下水啊,耳朵,蹄子尾巴什么的,都会给帮忙的人给白送点,毕竟一头猪处理起来也很费事。那家伙动起来,几个大老爷们儿都按不住啊!
姜东没想到自家妈今年连过年的肉都给买好了,现在还不知道在家里忙什么呢,他急着回家去,也就不和建国伯说什么了,招呼了一声就准备回家去。
姜建国也不留他,年前呢,正是忙的时候,他这里也是一堆活要干呢,也就说了一声:“行!赶紧回去吧,我还有个猪头要褪呢,你伯娘做猪头肉好吃,做好了我让你弟给你送点儿!”
姜东:“好!那我先回了,伯!”
姜东到家的时候,一进门就看见他弟姜二东正在院子看火呢。
他一眼就瞧出来这是家里在蒸馒头呢。院子里之前靠墙的地方有个泥砌的锅头,柴火大火蒸出来的馒头香,也好吃,所以过年的时候总要蒸上一百来个馒头,到时候待客用。馒头里面是红豆和红薯捣成的泥,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专门再放点汤或者是猪油,这样吃起来的话尤其美味。
其实不单是他们家,其他人家也是这样子,年前发上几盆面,然后用上一天的时间去把馒头给蒸好。春节的时候亲戚来了,做好菜,煮好粥,再加热下馒头,这样子就是一桌待客的好席。
大人们正在忙活着呢,是侄子姜明明先看见他的。
这半年的时间姜东其实只要跟车回来,有时间的话总是会回家来。姜明明也是个大孩子了,自然也记得叔叔的样子,更何况每次叔叔回来,家里总是会多好些好吃的,还有漂亮的衣服。爸爸妈妈很高兴,所以他记得很清楚。
他看见了姜东,飞快地就往厨房里面跑,刚跑到门口就喊:“妈妈,奶奶,叔叔回来了!”
姜东妈听见声音很快就从厨房里面出来了,手上还全是面粉,她刚在案板上包馒头来着。看着风尘仆仆的大儿子,尽管这些时日不少见面,但是姜东妈还是很激动。尽管她期盼的那种儿子媳妇还有孩子一家三口都回来的愿望落空了,还是很激动很高兴。
她走到儿子面前,高兴地看着姜东,关心地问道:“回来啦?我寻思着你这两天就快回来了,你看看。饿了没有啊,妈去给你下碗面吃。”说着她就要往厨房里去。
马丽娟也招呼着说:“大哥回来啦,先吃个馍馍垫吧一下吧,我和咱妈才蒸出来的。”她递了个包着馅儿的馒头过来。
姜东笑着摆摆手,“待会儿吃,待会儿吃,我得先把东西给放到屋里。”
姜东婉拒了,他看见他弟姜二东也站起来往他这里走了两步,喊了他一声哥。
姜东点点头,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就先回自己的房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