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万里,你需要什么?敞开讲!”
伍万里想了想,答得斩钉截铁道:
“四要!
其一,机动血脉。
车辆,全载!
坦克营作为矛头,其油料与弹药保障车辆需额外增配50%。
其二,开路先锋。
工兵支队需增员至两个营,配属足够烈度的高效开路炸药和浮桥构件。
其三,空中耳目。
战区直属侦察机大队,需按我指定时间窗口、指定路线高度提供空中实时态势情报。
其四,断后铁闸。
一旦我部达成纵贯突破,深入敌军腹地,其东西两翼必有疯狂反扑。
需有力兵团强力控制侧翼要点,死死锁住敌军大部队东西对进通道,为我争取不受大规模反扑搅扰的宝贵时间窗口!”
他的每一个要求都切中要害,每一个要求都意味着巨大的资源倾斜与体系支撑的重新调整。
负责后勤运输的洪学智眉头拧成了疙瘩,飞快地盘算着运力与仓库储备。
负责部署的邓首长对着地图上那片巨大迂回区域,反复比划着部队标识牌,沉默而凝重地点着头。
老总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目光转向参谋长道:“准!
相关保障与协同部署,立刻协调办理!
全军力量,围绕此役核心任务优先配置,不得延误分毫!”
作战室内气氛如同被注入了滚烫的铅液,压抑而凝重。
伍万里在众人复杂目光的包围中挺立如孤峰,继续说道:“此计划,非赌命妄为。
其底气在于钢七总队自身之力量,老兵补充过半,皆为百战精锐。
所配三十六辆坦克,虽非当世顶尖,但机动性与可靠度,足以形成突防冲击核心。
配属炮兵力量,具备伴随冲击实施间瞄轰击支援之能力。
全总队机动化程度已超常规主力师,携带弹药基数充足,足可支撑高强度连续作战。
联合国军虽众,然其重兵集团,首尾相顾困难。
我之迂回路线,皆择其防御体系边缘、部队间隙与兵力密度薄弱处。
行动成功之第一要诀,便是我部必须以超出敌人所有预备队调动预案之速度,狂飙突进!
使其空有数倍于我的重兵,却如巨人面对腋下穿行的闪电,首尾不能相顾!
第二要诀,击溃当面韩军防御时,必须达成战术层面的彻底歼灭之势!
务必令敌完全丧失短期重组、尾随干扰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