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隔三差五的插科打诨、调戏玩笑,也都是在尽量给她减压罢了。
老魔内心的矛盾,江湖女侠自然是不知晓的。
她仍旧开心地舔舐着路老板偶尔透露出的关心和温存,享受着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对自己的特殊待遇,走进下一个风雨兼程。
5月下旬,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刘伊妃套着女士西装,素颜戴着黑框眼镜,背着单肩包出现了在恒温21度的地下档案室。
她袖口沾染了些老档案袋掉落的尘屑,花小费托管理员找到了1996年张纯如借阅记录的复写纸。
泛黄的纸片上留着圆珠笔压痕,能辨认出“朝日新闻1937”等字样的书写力度。
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的那几个月,张纯如在这里连续六周,保持了每日抄写八小时史料的高强度工作。
华盛顿特区时正值雨季,在国家档案馆查阅微缩胶片时,小刘的右手小指总会不自觉地翘起——
这是模仿张纯如握钢笔的习惯动作。
刘伊妃提笔在人物小传中记下: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处添加茧痕,她在校对时会含着一颗薄荷糖。微甜是拿来抵抗史料的腥气,清凉则用以警醒民族的血仇。
6月中旬,乔治城图书馆。
“双倍浓缩,不加糖。”
刘伊妃将硬币推给雀斑脸的咖啡师,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
她的指甲缝残留着微缩胶片特有的靛蓝色,食指关节因长期握笔泛着淡青。
柜台后探出个银耳钉晃动的脑袋:“女士,你有点像一位Mytube上断更了几个月的亚裔博主。”
执笔的刘伊妃正利用等咖啡的功夫补充着人物细节,闻言头也不抬:“你说的是Crystal,我也在催更。”
咖啡师擦着拉花缸,忽然压低声音冲同伴道:“我怎么觉得她就是那个蓝月?”
“不会,她比蓝月要瘦的多,而且口音是中西部的。”
两人口中的疑似蓝月端着咖啡走远,身形、外表、气质、谈吐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位张纯如,也无怪她们认不出。
她回到图书馆的空座上,凝视着杯中逐渐坍塌的奶泡漩涡,嘴角扬起疲惫的弧度。
晨光穿透小姑娘握着杯柄的指节,在台面投下蝴蝶骨般的剪影。
刘伊妃呷了口咖啡,突然心生感悟,走到电子阅览室发了条博客:
【原来演学者不是扮严肃,而是学会与史料谈恋爱。
当我的钢笔因愤怒第四次划破纸页,突然懂得张纯如女士为何总把咖啡杯放在桌角——
那是留给历史亡魂的座位。
镜头开合间,我们都在替不能言说者占位。】
在乔治城待了一周,小刘翩然离去,奔赴下一个战场。
内娱第一小花已经近一年不在国内正式活动中露面,可江湖却从没缺了她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