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前往西域并不走哈密、吐鲁番一带,而是直接从敦煌的玉门关或者阳关一路向西,便可直达西域都护府。
楼兰,就在这条路的中间位置,占据地利优势,设卡收过路费,再加上背靠可以晒盐的蒲昌泽,非常富庶。
自打张骞出塞发现楼兰国的存在,这个弹丸之地就没消停过,屡次挑衅大汉。
武帝时期在大汉和匈奴之间反复横跳,汉武帝干脆派赵破奴率军生擒国主,楼兰举国投降,赵破奴觉得战功不太够,又捎带手的灭了车师国,这才班师回朝。
此后几十年,楼兰依然墙头草一般在大汉和匈奴之间横跳,还将汉使的脑袋挂在城楼上,彻底惹恼了大汉。
傅介子在酒席上诛杀楼兰王,立其弟为国主,还勒令楼兰人迁到阿尔金山北麓一带,也就是现代社会的RQ县,并改名鄯善。
鄯善国不到三十年就完成了汉化,彻底成了大汉的附庸,但大汉对楼兰杀汉使的仇恨却始终没消。
一直到唐代,那群诗人还动不动以楼兰为假想敌写诗,抒发报国之志,硬生生把这个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国名炒成了网红。
不知道的还以为楼兰国很厉害,一直从汉朝蹦跶到唐朝都还存在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老甘,你觉得这诗咋样?”
楼兰故城的城门口,陈汤很不要脸的吟诵起了王昌龄的《从军行》,并热情的邀请甘延寿即兴点评一二。
甘延寿拧开一升装的矿泉水瓶,吨吨吨的灌了好几口白开水,这才说道:
“这是谁写的诗?也太抬举楼兰了吧?区区一个弹丸之地,还用得着百战?我一个冲锋就能拿下。”
陈汤无语道:
“这是艺术的修辞,修辞你懂吗?以后有机会我会给王昌龄写信的,让他把假想敌抬高一些,比如不破巴黎终不还,或者不破伦敦终不还,这意境不就上来了嘛!”
两人验了官身,进城住进了满是沙土的驿馆,吃的倒是不错,羊肉管够,就是没有什么绿叶菜,陈汤干脆拿出几个洋葱,对半切开,像苹果一样拿在手中配着羊肉啃了起来。
过了楼兰故城,接下来要横穿一段大漠,最终到达玉门关。
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就是这个关隘。
甘延寿问道:
“接下来,谁会执掌西域都护府?”
陈汤摇了摇头:
“史书上没说,我打算推荐酒泉太守辛庆忌担任,他有手腕有能力,军事才能也够,不会出现都护府被乌孙围攻的丢人局面。”
辛庆忌是破羌将军辛武贤之子,年轻时驻守过赤谷城,参与了大小乌孙内斗,政治手段很高,还连续担任过金城长史、张掖太守、酒泉太守,对西域比较了解,是陈汤很早就关注的人才。
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相对来说他的后人知名度更高一些,比如东汉末年袁绍的谋士辛评、曹操的谋士辛毗、晋朝时期的辛洪辛勉父子、唐朝时期的辛云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