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如果不是列强对巴尔干地区的觊觎,哪怕奥斯曼帝国衰弱了,这些巴尔干民族也无法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独立。
如今独立没几年的功夫就想与奥斯曼帝国为敌,还是没有任何列强支持的情况下与奥斯曼帝国为敌,这样的想法在奥斯曼帝国看来实在有些太过天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斯曼帝国再怎么衰弱,也终究是一个人口和领土面积都远远超过巴尔干诸国的强大国家。
可当战争真正打响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劲。
别看巴尔干半岛的这些国家综合国力不怎么样,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那是一个比一个强大。
巴尔干民族对奥斯曼人的仇恨也是真切的,这导致这些巴尔干国家的军队在战斗中根本不怕伤亡,反倒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打得畏畏缩缩,再加上双方装备没有太大差距的原因,反倒是巴尔干同盟这边占据了上风。
意识到不对劲的奥斯曼帝国反应了过来,他们立刻选择向欧洲列强求援。
没办法,前线抵抗巴尔干同盟的已经是奥斯曼帝国的精锐了,这些军队是奥斯曼帝国在这些年来训练出来的新军,还邀请了德国的军官帮助训练。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无法对抗巴尔干同盟的军队,更别提奥斯曼帝国那数量庞大的旧式军队了。
这些旧式军队在巴尔干同盟军队的面前不堪一击,此时要是还不想着对外寻求援助的话,那等到前线的新军消耗一空,战争的局势可就不由奥斯曼帝国说了算了。
奥斯曼帝国最先联系的是德国政府。
在这些年来,奥斯曼帝国和德国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奥斯曼帝国的新军是德国军官帮助训练的,一些改革也是仿照仿照德国颁布的。
让人失望的是,当奥斯曼帝国驻柏林大使求见德国政府的时候,德国政府对此的态度是冷漠的,明显不愿意帮助奥斯曼帝国。
与奥斯曼帝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德国都没有明确表达支持的态度,更别提欧洲的其他列强了。
基本上大半的欧洲国家都表示要保持中立,他们不愿意没有任何原因就干涉一场和他们没有关系的战争。
虽然并不相信这些欧洲国家说出的理由,但奥斯曼帝国毕竟是弱势的那一方,他们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没有其他列强愿意干涉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其实已经趋向一边倒。
巴尔干诸国对于开拓领土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上也根本不惧牺牲,很快就攻克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多个重镇。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一开始还能抵挡一段时间,随着前线不断的崩溃,各地的抵抗力量也逐渐瓦解。
要说其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那就得是君士坦丁堡的门户,亚德里亚堡的攻防战了。
因为清楚攻克亚德里亚堡就能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原因,保加利亚对于进攻亚德里亚堡,那可是准备了许久的。
光是保加利亚就出动了高达十多万的军队,再加上希腊支援来的数万军队,总军队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
巴尔干同盟军队在亚德里亚堡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这场攻防战一共持续了超过二十天的时间,双方的死伤是相当惨重的。
光是保加利亚和希腊联军这边,总伤亡人数就接近5万人,另外还有数千人失踪。在攻防战中被直接摧毁的火炮高达近300门,还消耗了数十万发各式的炮弹,其中有数万发是大口径专门用来进攻堡垒的炮弹。
至于奥斯曼帝国这边,则是伤亡最大的一方。
奥斯曼帝国的伤亡接近7万人,另外还有至少4万人失踪。奥斯曼帝国被摧毁的火炮高达近600门,还有上百门火炮被巴尔干同盟军队缴获。
特别是亚德里亚堡要塞内部的火炮,这些火炮奥斯曼军队是带不走的,只能随着堡垒一起被保加利亚军队占领。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撤退的时候是相当仓促的,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摧毁要塞上的火炮。
这也导致保加利亚和希腊的军队轻松的就缴获了这些火炮,虽然保加利亚和希腊的火炮也有一些损失,但经过缴获的火炮这么一补充,火力的损失其实并不大。
战场上那些失踪的奥斯曼帝国士兵,有很多都是来自小亚细亚半岛的援军。奥斯曼帝国分为了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亚洲部分的援军对于前来欧洲部分作战的兴趣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