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倒是在欧洲领土上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可随着军队的快速溃败,这些物资和粮食以及领土全部都送给了巴尔干民族。
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拿着缴获的武器弹药,吃着缴获来的粮食,争夺着奥斯曼帝国放弃的土地,一时间倒是不亦乐乎。
奥斯曼帝国只能望着海峡对岸的君士坦丁堡空流泪。要问为什么奥斯曼帝国政府不在位于首都的君士坦丁堡,别问,问就是奥斯曼政府在战争前期就已经逃离。
前线军队虽然溃败的很快,但整个溃败过程也不是几天就能够完成的。奥斯曼政府在频频得知前线的溃败战报之后,他们当然清楚君士坦丁堡大概率是守不住的。
君士坦丁堡确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都,曾经的奥斯曼帝国为了攻克君士坦丁堡,也确实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可问题是,今时不同往日。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在热武器时代面临极大的削弱,敌人是有极大的可能攻破君士坦丁堡的。
在面临坚守君士坦丁堡还是逃离到海峡对面的小亚细亚半岛这个选择的时候,奥斯曼政府几乎没有太多的犹豫,他们果断选择了将政府临时搬迁到小亚细亚半岛的萨卡里亚,观望着巴尔干战场的局势。
既然参战双方都同意进行和平谈判,那自然要选择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谈判地点,来确保和平谈判的顺利进行。
本来英国政府是打算在伦敦进行和平谈判的,但这项提议遭到了俄国政府的果断拒绝。
俄国政府也不傻,如果在伦敦进行和平谈判的话,俄国方面肯定占不到什么好处。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爆发在巴尔干半岛,和平谈判也应当在巴尔干半岛进行。为什么要将和平谈判的地点放在伦敦呢?总不能因为你大英帝国是欧洲第一强国就这么做吧。
要是几年前,俄国政府的反应或许还没这么大。可在西班牙打败大英帝国之后,包括俄国在内的诸多欧洲列强都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英帝国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强大。
只要在海军方面能够对大英帝国造成威胁,英国的强大也就会瞬间土崩瓦解。英国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海军,他们的陆军在列强中只能说是一般,对其他的列强是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的。
并不只是俄国不同意将和平谈判地点放在伦敦,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也不希望将谈判地点放在伦敦。
经过各国的磋商,最终一致决定将和平谈判的地点放在君士坦丁堡。
虽然君士坦丁堡理论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但奥斯曼帝国政府早在战争前期已经搬迁,将谈判地点放在君士坦丁堡对奥斯曼帝国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优势。
这场和平谈判之所以展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巴尔干诸国的军队已经快要打到君士坦丁堡。
这么来看,将和平谈判的地点放在君士坦丁堡还是相当合适的,至少俄国政府同意这么做。
对于巴尔干战争和在君士坦丁堡进行的和平谈判,卡洛和西班牙并未表达过多的关注。
西班牙和法国也是唯二没有参与此事的超级列强,毕竟法国和西班牙一样,在巴尔干区域都是没有任何利益的。
虽然没有过多关注巴尔干战争,但想来这场战争的结果应当和历史上的战争差距不大。
战场上的巴尔干诸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要是欧洲列强不干预的话,他们绝对有可能攻克君士坦丁堡,将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土全部瓜分。
就算欧洲列强强行干涉并且促成了和平谈判,也不可能扭转战争的结局。最多就是让奥斯曼帝国少付出一点,保留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土,让这个极度衰败的帝国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
至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想都不用想,最终肯定还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