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作为西班牙电力行业的奠基者,格拉姆深受卡洛的信任和支持。这位海军将领要是敢对格拉姆出言不逊,恐怕卡洛会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收拾他,让他明白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以我们自己的巡洋舰为参考,50海里的水下航程差不多也足够了。只要我们的潜艇早敌人一步发现他们的军舰,然后进入水下潜行状态,寻找机会向敌人的军舰发射鱼雷,还是有偷袭成功的希望的。
目前不管是我们的军舰还是其他国家的军舰,都无法有效做到对潜艇的防范。只要我们将潜艇建造出来,训练出一支有足够战斗力的潜艇部队,就能有效弥补我们和海军强国之间的差距。
纵使英国又如何呢?建造一艘战列舰的,已经足够我们建造十几艘甚至几十艘潜艇了。出动这十几艘甚至几十艘潜艇,获得的战果可远远不止一艘战列舰。
如果能够利用好潜艇的话,未来如果和英国这样的海军强国爆发海战,我们未必没有获得海战胜利的机会。”一位造船专家站出来打破了有些沉闷的气氛,让人们将关注点从这艘潜艇的水下航程重新放回到整艘潜艇的各项数据上。
抛开这艘潜艇的水下航程不谈,在其他方面,这艘潜艇的数据还是比较优秀的。
在场的众人可没有接触过后世的潜艇,他们所了解的只是目前这个世界的潜艇技术和水平。
和现有的各国的潜艇技术相比,这艘潜艇所展现出的各项数据,已经称得上是优秀水平了。
根据造船专家的初步设计,整艘潜艇的长度大约在15米,宽度在3米左右。因为有两套动力系统的原因,再加上需要安装大量的蓄电池,潜艇的排水量达到了64吨,以这样的体积来看还是比较重的。
潜艇比较重也代表着一个缺点,那就是不管水面上航行还是水下航行,速度肯定是不会太快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以这艘潜艇搭载的动力系统能够提供的最高动力来算,这艘潜艇的水上航速差不多能够达到7节,水下航速差不多能够达到5节。
换算成比较熟悉的单位,实际相当于水上航速每小时13公里,水下航速每小时9公里。
这样的速度和现在的水上军舰相比,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慢。
不过话又说回来,潜艇仰仗的并不是速度。不管是几百年前还在理论探索阶段的潜艇,还是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研究成果的潜艇,所仰仗的原理就是在水下航行这一点。
只能在水面上航行的军舰之所以要在速度方面下功夫,原因是水上军舰的比拼都是正面作战,速度快就会具备优势。
但潜艇不同。潜艇是水下作战,敌在明我在暗,自然不需要速度来建立初步的优势。
潜艇靠的是偷袭,别管速度快不快,只要能够偷袭成功,对敌人的军舰造成杀伤就行。
这也导致这艘潜艇并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火力以及偷袭的成功性。
在潜艇的头部部位,安装着一具鱼雷发射管。整艘潜艇可以携带三枚鱼雷,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潜艇偷袭的成功。
就算第一发鱼雷没有命中目标,只要没有引起敌人的警惕,或者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就及时发射第二枚和第三枚鱼雷,仍然有希望完成任务。
在潜艇靠尾部的位置,还安装了一门机关炮。这门机关炮主要应对的并不是水下的目标,而是水上同等级别的目标,比如敌人的潜艇以及只有数百吨级别的小型军舰。
在潜艇的尾部,安装着一台功率高达33千瓦的汽油发动机以及一台以蓄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机。
这两台动力设备可以自由切换,在水上航行时,因为有充足的空气帮助燃烧,动力更强的汽油发动机就成为潜艇的首选。
在水下因为不能获得空气中的氧气的原因,汽油机就完全失去了作用,这时候就能切换电动机作为动力。
潜艇的体积还是挺大的,预计能够容纳7名作战人员。按照潜艇的设计,该艘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达到30米,这样的深度能够有效防止敌人的军舰发现己方潜艇。
这个时代的巡洋舰和战列舰的吃水深度都不足10米,这也代表着这些军舰很难发现10米以下的水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