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被俘虏的詹森博士一行人,由英国侨民组建的外侨改革委员会在约翰内斯堡发动了叛乱,企图推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总统保罗·克鲁格。
此时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对于这些英国侨民已经有了十足的防备心理,在所谓的外侨改革委员会发动了叛乱之后,很快就召集了警察镇压了叛乱。
外侨改革委员会的首领被德兰士瓦法庭判处了死刑,并且宣布将会在一周后公开行刑。
这一行为引起了大量英国侨民的不满。他们抗议德兰士瓦共和国判处英国人死刑的行为,认为只有英国的法庭才有权宣判英国人的罪行。
这次事件立刻引起了整个欧洲的关注,英国人在这场事件中的大量伤亡,也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
站在不同的立场,这件事情其实拥有不同的性质。
在布尔人看来,德兰士瓦共和国土地上的矿产自然是属于自己国家的。英国人私自在德兰士瓦土地上勘探并且开采矿产的行为,这明显侵犯了自己国家的利益。
而在英国人看来,自己辛辛苦苦勘探出的矿产就这么被德兰士瓦共和国没收,这明显是无耻的强盗行为。
更重要的是,已经有好几名英国人在这场事件中丧生。德兰士瓦共和国甚至还要光明正大地判处英国人死刑,这毫无疑问是在直接打英国政府的脸。
英国泰晤士报详细报道了这次事件,并且在报纸最中心的标题上写明了:“这是布尔人对英国的挑衅!”
这些报纸和媒体已经将这次事件宣传成了布尔人对英国殖民霸权的挑衅。在骄傲的英国人看来,德兰士瓦共和国这种企图和英国抵抗的国家,就应该被消灭,被打进历史的尘埃当中。
当然,欧洲的舆论不可能是一致的。
相较于英国国内对布尔人的义愤填膺,欧洲其他国家的舆论就显得有些不太相同了。
和布尔人有着相当渊源的荷兰,他们国内的舆论是支持布尔人的。一些和英国关系较差的国家,比如法国和俄国也在支持布尔人。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英国认为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德国,似乎也有支持布尔人的趋势。
德皇威廉二世向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总统保罗·克鲁格发了一封历史上相当著名的电报,电报中对德兰士瓦共和国的胜利表达了祝贺,并且赞扬布尔人是在进行正义的抗争。
德皇威廉二世这封电报严重破坏了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也让英国政府看到了一件事实,那就是布尔人的背后似乎有着德国的支持。
这则消息不仅没有让英国退让,反而还让英国坚定了要征服布尔人的决心。
如果无法解决布尔人这个麻烦,德兰士瓦共和国迟早会给英国造成更大的问题。
当然,让英国政府作出决定的,还有国内已经汹涌澎湃的民意。
对于卡洛来说,他当然是乐意看到布尔战争爆发的。布尔战争对西班牙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节点,如今西班牙的准备还算充分,或许还能拉拢到盟友的支援,自然是期望着战争的爆发的。
在卡洛的特意安排下,英国的报社不断的宣传着英国和布尔人之间的仇恨,将布尔人刻画成那种强取豪夺的强盗形象。
虽然英国在其他国家眼中也是这样的形象,但在英国人看来,英国抢别人,那就是天经地义。但要是别人敢抢英国的财产,那就是野蛮无耻,是要坚定消灭的。
在这些舆论的宣传之下,英国民众对于发动战争是相当支持的。那些在非洲有着矿产公司股份的资本家,此时也迫不及待地希望政府发动战争,从而拿到德兰士瓦共和国矿产的股份。
这些矿产代表的可都是钱,对于资本家来说,没有什么比赚钱更让人感觉到有吸引力的了。
因为此时英国民意的支持,时任殖民大臣的约瑟夫·张伯伦向开普殖民地的总督塞西尔·罗德斯发去了一封电报。
这封电报的内容很多,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那就是让塞西尔·罗德斯不要有任何顾虑,放心大胆的去干就完事了。
既然约瑟夫·张伯伦已经明目张胆的暗示自己,那塞西尔·罗德斯也就彻底的放下心来。
他是南非矿产公司最大的股东,如果能够抢到布尔人的金矿,获得巨大收益的自然也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