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吴文深入探索奥秘之时。
另一边。
长安城中,李世民又有了大动作。
他居然要在长安城中建造一座高达三十三丈的通天法相,对应三十三重天地金身法相!
按照李世民的说法,他如今贵为大唐皇帝,坐拥万里疆域,受万国来朝,只有建造出这么一座高达百米的通天法相,才能够震慑诸国,得到万民敬仰。
让以后凡是来到长安城的人,远远的第一眼就能看到他伟大高岸的身形,让人心中的敬仰和敬畏油然而生,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真正的帝王。
然而,他的这一离奇想法刚一提出来,就受到了朝中上下所有人的反对。
朝会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魏征一马当先,率先踏出队列,对着李世民恭敬一拜后,便挺直了脊梁,目光如炬地直视着李世民,言辞恳切又激烈,那架势,颇有一副以死进谏的悲壮:
“陛下,此等通天法相之举,实乃劳民伤财之举啊!
如今我大唐虽国力渐盛,但边境战事仍暗流涌动,隐患重重,国内民生亦需大力扶持。
建造如此巨大之工程,需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恐将加重百姓负担,动摇国之根基呐!
长此以往,百姓怨声载道,我大唐的盛世根基又何以稳固?”
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并未动怒,只是轻轻吸了一口气,耐心解释道:
“郑国公所言,朕亦知晓。
但朕此举,意在彰显我大唐之威严,让万国来朝之时,皆能感受到我大唐的强盛与不可侵犯。
如今大唐虽有一定声威,但要让万国真心臣服,还需有更具震撼力的象征。
此乃长远之计,对稳固我大唐之地位,有着不可估量之作用。”
然而,魏征并未因此而退缩半步,他神情坚毅,继续据理力争:
“陛下,威严并非靠外在之高大建筑所能彰显。
真正的威严,在于陛下之仁政,在于我大唐之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若因建造此通天法相而使百姓困苦,即便建成,亦不过是徒有其表,难以赢得万民之真心敬仰呐!
百姓心中若无敬畏与爱戴,那这通天法相不过是一座冰冷的石头罢了。”
朝堂之上,众臣纷纷附和魏征之言,一时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潮水般在朝堂上回荡。
李世民看着这满朝反对之态,心中不悦如火焰般升腾而起,当即厉声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