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官产茗。
茗有九品。
奉上阁楼的茗饮,据说乃是大汉三公九卿、达官贵胄才有资格饮用的三品茗饮。
此茗滋味如何?
除阁楼上达官贵胄,无人知晓。
围在说书人台下的豪富,纵使家财万贯也无缘得饮。
往往一掷百千钱,才能购得一杯四品茗饮。
四品茗饮,则是属于二千石太守校尉品阶之物。
食肆一日仅提供二十杯,出价高者得之。
到了五品茗饮,便是对应县令、县长品阶之物。
一日仅供四十杯,亦由食肆众客竞价而得。
唯有六品茗饮,食肆定价限量供应。
一日二百杯。
一杯五十钱。
这便是两石粮食的价钱了。
无日不是一经捧出便直接售罄。
阁楼之下,往往有年轻的豪富一掷万钱,只为求一杯所谓三公九卿才能一饮的三品茗饮,想沾沾官气,却为食肆所拒。
但被拒归被拒,这种为一杯香茗一掷万钱的豪气,很快便让他们在成都豪富圈子里声名鹊起。
这便又引来许多青年争先效仿。
但不论这些才俊出价多高,甚至有人出到两万一杯,三品香茗仍然不对阁楼以外之人售出。
到最后,许多豪富子弟便只能退而求其次,竞价抢购四品香茗。
食客只道此饮入口先苦后甘,较之寡淡无味、生涩苦口的井水,简直天上地下,云泥之别。
纵使较来自西域的蒲桃美酒,都别有一番风味。
蒲桃美酒是什么概念?
当年孟达之父孟佗,以蒲桃酒一斛献与中常侍张让,不日便被拜为凉州刺史!
曹丕曾经作诏曰:
『华夏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桃…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
作为帝王,在自己下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穿衣,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还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唾涎,更不用说亲自喝上一口。
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蒲桃酒就与同样来自西域的胡椒一般,价比黄金。
一粒胡椒真等于一粒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