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型设备运输是噩梦。”
洛珞翻出几页带有尺寸标注的工程草图:
“您请看,‘夸父’的核心组件,比如由沪上振华重工制造的杜瓦容器直径接近15米。”
他用手在地图上比划着:
“还有激光阵列的反射镜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规,内陆运输,公路桥梁限高限宽,铁路隧道孔径限制,几乎无法整体运输或需分拆成极多小件,这会大幅增加工程复杂度、成本和工期风险。”
洛珞拿起一张彩印的港口资料图,是宁波-舟山港的平面图和航道水深数据。
“第二,深水良港必不可少,这几乎锁定了沿海选址。”
他指着舟山群岛的位置,手指顺着那条深蓝色的航道标记移动:
“宁波-舟山港拥有世界级的深水泊位,其50米水深的航道和码头条件,能轻松停靠、装卸30万吨级甚至以上的巨轮,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型关键部件,可以在沪上的工厂建造完成,由驳船直接运抵宁波港,再无缝转运至目标岛屿,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完全可控,这一点,内陆无法比拟。”
“第三个关键点,电网接入与负荷匹配。”
洛珞又抽出几张国家电网华东地区的负荷分布和主网结构图,上面有红色标记出的长三角负荷中心,他指向舟山的位置:
“目前,舟山与宁波之间已经建设了500千伏海底电缆,意味着舟山的电力可以直接接入华东电网,而华东网,特别是沪宁杭区域,是整个国家电力负荷最重、增长最快、对清洁能源需求最迫切的核心区域!”
他将舟山位置和上海、杭州的方向用笔连接起来:
“我们的50兆瓦示范堆能量虽然不大,但验证成功后,后续发展空间巨大,选址舟山,产出的电能可以直接高效地注入最需要的腹地市场,避免长距离、高损耗、高成本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
“第四点,人才与技术协作半径。”
洛珞拿出了一份手写的清单,上面列着一些单位名称和距离估算:
“‘夸父工程’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最顶尖团队协同作战,王启明教授团队在材料所、李卫国教授团队在沪上的超导中心、陈光华院士团队在合肥的激光研究所,这些核心研究机构距离舟山的平均陆路+轮渡时间均在2-3小时以内,比去西部动辄6-8小时甚至更长的飞机加陆路行程要高效得多,快速的技术支援、人员交流、紧急情况处理,时间就是生命线。”
“至于最重要的安全与环境因素……”
洛珞语气郑重,这是他作为总设计师的本分:
“舟山群岛位置独立,有天然屏障,具体选址点我们倾向黄泽岛,周边人口极其稀少,辐射安全保障范围远超安全阈值。
地质上,东海海床稳定,地震活动远低于大陆板块内部,有实测的百年历史数据支撑,主要自然威胁是台风和盐雾。”
他又打开一份气象资料和工程方案草图:
“针对台风,方案设计包含三重硬保障:参照秦山核电经验,提高关键设备基准高程到历史最高风暴潮位以上;构筑重型防波堤;反应堆建筑物抗风结构按最高等级设计,确保极端情况下主体结构安全。”
“对于盐雾腐蚀,我们将采用多重物理隔绝和‘龙鳞-G1’的升级防护涂层、加上严密的厂房通风过滤系统,完全可以保证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环境。”
洛珞将手中的最后一份图纸——一份标有初步码头位置、堆厂区划和防护结构的舟山群岛局部规划草图——在领导面前放好。
他没有描写任何花哨的未来前景,只有朴实的图纸、数据和基于工程逻辑的详尽分析。
领导的手指轻轻点在舟山群岛的位置,他是打算看看洛珞在这方面的想法,但对方似乎给他了一个选址的完整方案。
除了基本的能源运输,建造难度,就连台风这种自然因素也考虑在内了?
“你……你早就对此有所规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