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珞嘴角微微翘起,要是再不够,他可就真的接着出去演戏了。
现在看来似乎是用不着了。
“使用!”
伴随着他心念一动。
积分值开始飞降,重塑材料本构方程的场景重现——但这次是更复杂的量子动理学方程与辐射输运方程的耦合问题。
剩余积分:800、500、300、92!
全息影像骤然暴闪,微观粒子流具现为蜂巢状网格。
系统道具将传统需要百万CPU小时的模拟压缩进神经感知时空,洛珞如穿越微观宇宙的旅者,目睹高能电子在锂铅蒸气中拉出的螺旋轨迹,在铍铜合金壳层激发的X射线暴……
“磁流体模型里缺了非局域热传导修正项。”
洛珞突然睁眼,粒子洪流在瞳孔深处尚未褪尽:
“陈教授,立即重新设计靶球结构:外层铍壳增加氦填充微胶囊,中段掺杂铬离子抑制快电子流,最内层DT冰用非对称金涂层…”
陈光华倒抽冷气:
“但金涂层的方位公差要求纳米级!”
“所以我还要你们改造光束排布。”
洛珞快速勾勒新的阵列拓扑:
“将十六束激光改为三重角度入射,利用等离子体自聚焦效应补偿磁场扰动……”
墙上的光束路径图开始旋转重构,形成类似神经元突触的复杂网络。
十五天后,改良型氘氚靶球在液氦环境中旋转悬浮。
激光阵列亮起的瞬间,示波器上的辐射温度曲线冲破10keV阈值。
靶室中央爆发比太阳亮千倍的白光,中子计数器发出暴雨般的鸣响——5。7×10中子秒!远高于国际惯性约束点火基准线。
陈光华看着监视屏上完美对称的内爆影像,喉头滚动:
“激光能量沉积效率达17%超过国家点火装置历史最高值三个百分点!”
数据还在攀升,磁探针捕捉到持续200皮秒的α粒子自加热特征信号。
洛珞轻轻触摸着观察窗上未散的光芒,卡在最后一个环节近乎半年之久的高能激光点火,终于浮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