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快两年!第一部咱们自己的3D大片啊!”
“听说票都抢疯了?预售就破纪录了!”
街头巷尾,公交地铁,人们的议论核心只剩下一个名字:洛珞。
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演员、导演的范畴,成为一种现象,一种引领前沿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象征。
他亲手搭建的“时光科技”,其研发的“流形引擎”如同点石成金的炼金术,让中国电影第一次拥有了定义新时代视效标准的底气。
而《流浪地球》,就是这柄磨砺已久、即将出鞘的武器,整个影视圈都在期待着它的亮相。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坪亲自坐镇发行,一份报告摆在案头:
全国范围内,改造升级或新建的3D影厅已突破800块!
预计到《流浪地球》首映那天,甚至可以突破一千块,随即也就达到一个短期的饱和,恐怕不会再有大幅度增长了。
这可能也是拾光没有再继续拖延首映日期的缘故。
毕竟跟过往洛珞那些“速战速决”的作品不同,这次《流浪地球》已经“拖”了两年多了,观众粉丝们早就盼的望眼欲穿了。
所以在硬件——1000块3D荧幕即将达成之际,拾光也是选择了果断上映。
而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条院线近乎孤注一掷的豪赌,也是一场席卷全国放映终端的技术革命。
各大影院经理的手机几乎被打爆,清一色的询问:
“还有没有零点场?”
“给我留几个IMAX厅!”
“预售票呢?!”
预售开启那一刻,各大平台服务器几近崩溃。
一线城市核心IMAX影厅的首映票在分秒间被扫荡一空,价格被黄牛炒上天际,一张位于黄金位置的普通3D厅门票,在黑市上甚至能叫到四位数。
这不是单纯的观影热情,而是对一个时代的朝圣,对洛珞这块金字招牌和“中国第一部”这块里程碑的无条件信任。
离首映式还有三日,京城最大的星光剧场,已然成为风暴的核心。
巨大的《流浪地球》主题海报占据着临街整面高墙,庞大的行星发动机喷出幽蓝等离子光柱,直刺星海,下方是洛珞饰演的刘启仰望木星的坚毅侧脸。
这张海报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华语电影的视觉奇观时代,由此开启。
首映礼红毯筹备如火如荼,其规格之高、阵容之盛,堪称中国影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