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角色从技术总指挥切换成了掌握财政命脉的关键决策者。
流程一丝不苟地按照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
每个组的报告员需上台阐述平台进展、当前瓶颈、下一阶段核心任务目标,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详细预算清单——设备、材料消耗、人员薪酬与专家费、外协测试费、基建改造费……事无巨细。
魏晓峰全程凝神倾听,手中钢笔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尤其是涉及与他负责的激光点火系统或其他系统接口相关的外协或设备投入时。
经费需求关键点:
新增高精度多维编织系统-3680万;极高温液态金属实时观测系统-5200万;新型界面剂合成及特种SiC纤维耗材-2900万;配套冷却系统升级-1800万;中子源运行及维护-2200万;人员外协-700万;
合计申请预算:1亿6480万元。
洛珞没有立刻回应,翻到对应申报书页面,用笔快速圈出几个关键数据和备注说明。
“高精度编织系统,国产化替代的可能性评估报告呢?”
报告员早有准备:
“已评估,两家国内厂商可满足部分要求,但精度和稳定性达不到方案所需临界值,附详细评测报告第13页。”
“进口观测系统的关税和增值税是否已包含在3200万内?具体型号是否确认?”
“包含,型号已锁定供应商K公司的Gen-4C型,技术指标完全覆盖需求。”
洛珞点点头,在申报书封面标注了一个临时意见:
“初步通过,关注替代方案后续研发跟踪。”
洛珞重点追问进口核心部件的不可替代性及关税处理细节,确认无误后看向魏晓峰:
“魏总,您怎么看?”
“材料是基础中的基础,设备进口有明确技术壁垒论证,应该保障,但在中子源运行时间上……”
魏晓峰看向王启明:
“王老,方案要求连续验证6个月,但考虑到辐照累积效应和平台调试周期,是否可先保障前4个月满负荷运行,根据中期数据再评估是否需要后2个月?这样可腾出部分灵活空间给其他急需方向。”
洛珞权衡后:
“同意设备进口及材料预算,中子源运行按魏总建议,先批4个月1800万,外协费压缩到600万,优先保障界面剂研发。”
再次签字。
接着是磁流体组……
超导磁体组紧随其后……
几个组都在类似的详尽论述、洛珞的严格质询以及魏晓峰从工程风险控制和资源优化角度的补充建议下,逐一审核通过或进行了小幅优化调整。
最后是激光点火组。
他的任务最“烧钱”,也最“科幻”:
“实现方案要求的能量密度,现有技术差几个数量级,我们的策略是基础元器件和新材料两端突破。”
飞秒级超快激光精密控制电路平台-预算1亿1800万——含税,附三家技术论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