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箍缩的瞬时强场不是稳态约束!微型化集成的死结、高温超导的极限、电磁力的平衡、毫秒级的控制响应,这系统工程,只有李卫国这个老工程师能捋得清!”
“他扎根大型装置几十年,最懂得如何让复杂的蓝图扎根大地!让他牵头,整合全国尖端的超导团队,成立联合攻关组!”
“李卫国!磁体与动态约束系统总负责!协调由西南所统筹!”
张云超的再次写道。
万明远的目光最后落到激光系统要求那骇人的指标上:
“点火之矛!超强脉冲激光阵列!毫秒级的精度,1022Wcm的狂暴!这几乎是要再造一套激光系统!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陈光华!”
“他对高能激光的狂热和执着,能点燃这把‘太阳’前的引信!启动预研,新材料储能、真空强场开关、光路同步控制,基础环节重新来过,这任务他接得住!”
“陈光华!激光点火系统负责人!”
张云超继续写道。
万明远没有停歇,语速沉稳,又接连点出几个关键位置:
“理论模拟与验证平台,洛教授和水木大学这边搭建最佳,需要超算专属通道……强辐照环境电子系统集成,非秦峰院士不可……爆发能量的收集转化,谢红兵研究员的工程经验无可替代……还有靶丸制造与燃料注入时序控制,赵海波教授……”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横亘在“夸父”路上的雄关隘口;每一项任命,都意味着一个领域的尖端力量将被集中调动。
办公室里的空气从凝滞、对抗,终于变成了高速运转的齿轮。
沙沙的书写声取代了激烈的言语,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也变得规律起来,仿佛在为这场决定华夏聚变新道路的关键“点兵”伴奏。
张云超放下笔,厚厚一叠记录已写满人名与职责。
他站起身来,拿起那份沉甸甸的名单,神情无比的郑重:
“万老,感谢您的支持!”
万明远点了点头,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他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依旧,却又添了几分忧虑:
“张书记,名单我给你了,人也调给你了,但最后,我还是要多嘴问一下,夸父工程的总设计师是……?”
“水木的洛珞教授,这个方案也是出自他一人之手。”
之前还一个字都不愿意多透露的张云超,时隔一个多月,此刻却丝毫没有犹豫的把洛珞的名字说了出来。
虽然项目依旧是秘密进行,但这次洛珞首次担任总设计师,就意味着要正式走到台前来了。
还没有哪个科研项目的总师连面都不露的,而且这次项目涉及的内容太广太杂,再想让洛珞像以前那样隐居幕后指挥,或者查缺补漏是不能了。
洛珞的身份信息依旧是高度机密,但随着他这次担任总师,起码在项目上和整个聚变工程体系内,乃至核工业集团和这边的物质科学研究院,他的身份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尤其是对于万院士这样的学术带头人来说,现在已经可以直说无妨了。
“果然是他,后生可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