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珞的声音带着力量:
“这并非悲观,而是用最直白的方式诠释了‘希望’的重量——它并非某个英雄天降神赐,希望是无数人用意志、智慧、甚至无名的牺牲堆迭出来的最后一条生路。”
“刘培强的点燃空间站不是个人救世,是在饱和式救援走到尽头,所有地面力量穷尽后,人类精神火种所能做的最后一次‘饱和式冲击’!”
“这种在巨大集体意志下涌现的个体牺牲,那种家国情怀和人定胜天背后的深刻集体主义底色,才是我们试图传递的中式科幻精神。”
他顿了顿:
“与其说是勇气,不如说是我们相信,这份根植于我们民族历史血脉中的真实情感力量,足以打动任何观众,无论国籍。”
他看向刘慈欣:
“大刘老师?”
刘慈欣接过话,声音有些激动:
“完全同意洛导的阐述,科幻的载体是未来和宇宙,但它的灵魂离不开承载它的文化土壤,电影成功地将书中宏大的集体命运感和牺牲精神,用更加直观、更加震撼的方式传递了出来。”
“看到饱和式救援这个概念在银幕上被如此完美地诠释,我非常感动和欣慰,这正是我们故事的根。”
他的话音刚落,剧场里再次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甚至比影片结束时更加深沉有力。
许多观众眼中含泪,为这份关于牺牲、希望与集体力量的深沉诠释而动容。
是啊,这种反个人英雄主义,这种饱和式的救援方式,不正是他们的民族文化嘛。
如今被洛珞放在了艺术作品里,此刻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这一刻,即便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影迷,观众,也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
韩三坪用力地鼓着掌,眼中闪烁着对中国电影未来充满信心的光芒。
灯光下,洛珞、刘艺菲、张涵予、刘慈欣等人并肩而立,接受着来自观众席的敬意。
镜头扫过台下,几位资深导演交换着复杂的眼神——那是震撼,是反思,更是对华语电影工业新标杆的认同。
毫无疑问,即便今天只是《流浪地球》的首映,但已然成为他们心中华语影坛的一部封神之作了。
小破球流浪的序幕刚刚在银幕上拉开,而它所承载的这份根植于民族血脉的中式科幻精神,也在这一刻,随着掌声与泪水,深深植入了每一位见证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