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则摊开笔记本:
“设定这边,咱们得来个集体大扫盲,再发动编辑部所有人,分工把洛导新加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弄清楚,哪怕是最浅层的解释。”
“然后把这些艰涩的玩意儿,想办法转化角色能说出来的台词,或者设计成看得见的视觉符号。”
“比如‘磁单极子’,能不能设计个造型奇特、会释放特殊辐射的设备?‘中微子注入’不能光拍屏幕闪烁,想想泰坦的地下海洋环境,有没有我们能表现的‘反馈’现象?”
小李立刻接上:
“明白了!我现在就列个知识清单,马上开始查资料!争取把洛总的概念拆解成我们能消化的模块,张导,到时候还得麻烦您帮我们把关,别转化歪了。”
会议室的氛围渐渐从恐慌转变为一种压力巨大但目标明确的焦灼。
打印机还在微微发热,散落的稿纸上布满洛珞那极具识别度的笔迹,仿佛一座由公式和数据构成的山峰,矗立在编辑部众人面前。
温岚看着大家开始忙碌起来,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挑战是巨大的,但拾光映画骨子里那种“要做就做最好”的劲头已经被激发出来。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编辑部将与各种物理概念、数学模型、复杂公式为伍。
这不是普通的剧本改编,而是一次由顶尖科学家领航,向着科幻作品硬核与视觉奇观峰顶的艰难攀爬。
“都动起来吧。”
温岚沉声道。
拾光映画编辑部里的灯光,在这几天里从早上一直亮到深夜,照着一群埋头于物理难题和故事创作中的身影。
对他们而言,《深空防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他们自己的“征服深空”之旅,也在这堆燃烧着脑细胞的文稿中,悄然启程。
拾光映画发生的一切洛珞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因为他的布置,有多少“文盲”编剧因此熬秃了头。
因为此刻他已经在按照计划,前往京城基地的路上。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标准是不可能降低的,高标准打造出来的高价值电影,那些编剧到时候都是受益人,这很公平。
至于那些在他看来其实很浅显的科幻知识,如果他自己出手,可能连一个星期都用不上就可以改编完成,但他却一点这么做的打算都没有。
这就是他开了两家公司的好处,这么多人也不是白养的,一个人也许不起作用,但一堆人聚集在一块总能帮他分担一些,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可以做多少他想做的事。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他突然想通了。
原来不仅是在写剧本和拍戏上,即便是夸父工程的项目也是同理。
他这么着急的打算拍戏拿积分,为的就是给自己在任务期内完成聚变之火的点燃,加上一层保险。
虽然京城基地的“伪弹性崩溃”、沪上的磁热耦合失超、合肥的激光同步性极限,这三座技术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工程进度表上。
但其实他完全没有必要把压力全放到自己身上。
各个基地汇聚的都是国家这一领域最顶尖的人才,虽然在此之前,聚变道路上并没有走几步,但那只是因为方向不对。
“路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