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珞瞬间眯起了眼睛,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在《流浪地球》剧本游戏里应对类似问题的“简单”场景——那个超导磁体箍缩场的“应急手动干预闸”控制面板。
在未来的设定里,解决这种问题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操作,只需依据系统提示或“角色本能”,调整几个基础参数,可能是液态金属流速、磁场梯度补偿或者微循环压力,就能轻易地将濒临失控的磁笼和流体重新稳定下来。
因为在那个时代,N-S方程早已成为被彻底驯服、融入工程骨髓的基础工具,相关的理论和实验体系无比成熟,处理这种“小问题”就像拧紧一个松动的螺丝。
但这是2008年的现实!
N-S方程的光滑解存在性,是他自己仅仅在两年前证明的惊天突破,相关论文还在引发全球数学界的激辩和消化,更遑论工程化的应用。
实验流体力学面对这样的极端湍流,如同盲人摸象,理论和计算工具都远远落后于需求。
更关键的是,他手上宝贵的系统积分已经见底,无法再通过【剧本游戏】、【头脑风暴】等道具获得直接的“手感”引导或思维加速。
难题的本质清晰而冷酷:在没有积分、没有成熟计算模型、缺乏足够实验数据的“荒野”中,仅凭他对N-S方程的深层理解以及剧本游戏残留的模糊直觉,如何找到驯服眼前这头“磁流恶魔”的缰绳?
洛珞没有立刻回答。
他对着全息屏上的周建军缓缓点头,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数据链,特别是失稳瞬间前后的所有高速影像、温度、压力、磁场畸变、涡量谱的所有原始数据,以最高优先级发送到我的加密终端,暂时不要再进行高风险边界探索性实验。”
关闭通讯,洛珞没有返回他的总师指挥台,而是走向了“星火”中心深处一间被特殊屏蔽的静默室。
这里没有超级计算机的嗡鸣,只有冰冷的钛合金墙壁、一张硬木书桌、一面巨大的白板,以及堆积如山的特种演算稿纸。
这是他进行深度纯粹逻辑推演的地方,独属于他一个人的“办公室”。
门在他身后无声合拢。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开始书写。
笔尖在白板上划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成了屋子里唯一的背景音。
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
墙壁上迅速爬满了符号的丛林:
惯性项——湍流涡旋产生的根源,混沌的种子。
粘性应力张量——试图平息混乱的粘性之力,但在强磁场和极高雷诺数下,常规的牛顿流体模型显得苍白无力。
洛伦兹力项——磁场的无形之手施加的强大驱动力,却会扭曲流体的形态,引发二次流、甚至磁流体波。
麦克斯韦方程组引入的磁矢势——磁场本身的演化也被流体运动和自身诱导的电流所改变,反馈机制链环环相扣。
LiPb电导率——这不再是一个常数!强磁场和剧烈变化的温度会导致液态金属的电导率高度非线性变化,这意味着洛伦兹力项本身也变得飘忽不定!
LiPb磁导率——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磁导率上,虽然微弱但不可忽视,尤其在高精度边界耦合时。
这就是噩梦般的耦合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系统,是披着电磁外衣的N-S方程群的变形与强化。
每一组耦合项都在相互加强着非线性效应。
现实中计算能力的极限,连稳定运行的边界在哪里都无法准确描绘。
汗水从洛珞的鬓角滑落。
他尝试了多种主流湍流模型的核心思想在强磁场环境下的变体,但很快被方程组的复杂性和相互纠缠的尺度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