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佃户是个闷葫芦,屁都放不出来一个,两个浑僧顿觉无趣,其间一个僧人忍不住啐道:“真是个窝囊废,还不如你家婆娘性子刚烈”
另一名僧人闻言同样笑道:“可惜他婆娘不识趣,不然我等还可以多与她耍弄耍弄。”
佃户闻言大怒,此时他哪还不明白其中的事理?
只可惜,一个食不饱腹的穷家汉注定不是这些酒肉和尚的对手。
两名僧人将佃户打至半死,事后两人酒醒,方才悔悟。
但两人也不敢放佃户离去,于是便将此事告诉给了虚云和尚,想让他拿个主意。
虚云和尚听闻此事,未发一言,只是拿起随身的莲花铁杵,沉着脸一不做二不休,一杵结果了佃户性命。
徐青看完佃户的走马灯,心中还有一些疑问。
比如这佃户的尸体是如何回到家中的,以及水月乡的乡民为何无一人起来反抗这些道貌岸然的和尚。
很快,他便从老人口中得到了答案。
佃户尸体是自个走到了田地旁,倒在了田垄里。
老人家以为佃户走回田间地头的时候,还是活着的状态,唯有徐青知道,佃户在小慈寺的时候,就已经身死。
至于他为何死后还能走回自己经常劳作的田地里。
无外乎是这片田地有无法释怀的执念罢了!
至于佃户们为何不肯反抗。
出殡下葬的时候,有四五家佃户过来祭拜,徐青问那些佃农,四五年前黔江之水决堤,涝不保收,后两年间黔州大旱,颗粒无收,只有这一二年光景风调雨顺,谷盈仓满。
但,你们活的却反而不如灾年。
你们想过问题出在哪里吗?
有佃户回答道:“前几月老陈家的孩子也像你这般说话,他拉起两千多人,要去烧山破庙。”
“他三叔说打了那些和尚,大伙就成了土匪,反贼,是要被官府赶尽杀绝的。陈家小子本不愿听这些,但他三叔又说,他有法子不动刀兵,就能让大伙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
“大伙信了他,就推举他做说客,去小慈寺和那些师父们商量。”
徐青听着这熟悉的流程,大概已经猜出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果然,那陈家三叔到了小慈寺就出卖了自家侄儿,他则趁势从中捞取好处,不仅摆脱了佃户身份,还从水月乡里,搬去了瞿阳郡,过上了佃户们都羡慕的好日子。
自此之后,整个乡里便再无人能够直起腰来。
像陈家小子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等处理完佃户后事,离开老人家里的时候,徐青特地留下了一些干粮和碎银。
至于这一老一少是继续呆在水月乡,还是拿着这些干粮银子去往别处,徐青并未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