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借助着这些光怪陆离、引人入胜的故事,将那些关于“惩恶扬善”、“伸张正义”、“舍生取义”的朴素道理,如同春雨一般,润物无声地,融入了故事的每一个情节之中。
他巧妙地在孩子们那幼小而又纯净的心灵之中,埋下了一颗颗名为“善良”、“勇敢”与“正直”的种子,等待着它们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在李元九岁那年的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席卷了整个临州城。
连绵不绝的雨水,如同天河决堤般倾泻而下。
城市里的排水系统很快便不堪重负。
洪水如同脱缰的野兽,咆哮着肆虐着这座往日里宁静的城市。
大片大片的区域,都被浑浊的洪水所淹没,道路变成了河流,房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
城南孤儿院,因为地势较低也未能幸免于难。
好在,市气象部门早早地便发出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地方政府的反应也十分迅速,在洪水真正到来之前,便组织了大规模的群众转移行动。
孤儿院的孩子们在院长的带领和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被安全地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临时安置区。
在临时搭建的安置区大棚里,环境简陋而又嘈杂。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味,四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说话声。
院长担心孩子们会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以及这陌生的环境而感到害怕。
于是,他又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将那些早已讲过无数遍的老故事,翻来覆去地,一遍又一遍地,用比平时更加温和、更加沉稳的声音,讲给孩子们听。
孩子们对此,却是百听不厌。
每当院长那熟悉而又温和的声音在角落里响起,他们便会立刻安静下来,自发地围成一圈,眼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
仿佛只要有院长的故事在,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像是回到了那个安全而温暖的家。
李元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加乐观坚强。
他看着小伙伴们脸上渐渐消散的愁云,心中便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像个小大人一样,站起身来,对着大家大声地喊道:“光听故事还不够!我们来拉歌吧!唱歌能让人的心情变得更好哦!”
他环顾四周,提议道:“我们就唱那首院长教我们的《敢问路在何方》,好不好?”
“好呀!好呀!”
孩子们立刻便欢快地响应了起来,沉闷的气氛为之一扫而空。
于是,李元便有模有样地清了清嗓子,像个小指挥家一样,挥舞着手臂,带头唱了起来。
他的发音并不标准,带着浓浓的童音,却充满了快乐的感染力。
“你挑着蛋,我签着麻,迎来日厨,送粥挽虾。”
“挞平坎坷,橙达倒,豆扒煎鲜,油触饭,鱿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