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去北平的理由是访亲,实际上是为84年严打,之后做准备。
而且他也要拜访一下娄振华,给他留下来的钉子。
等把这些关系走通了以后,他今后在北平,干什么事都会方便许多?
在经历过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张浩再次来到了天津。
虽说只离开了一年,但是,再次来到这个港口。
便能感受到一种经济复苏的感觉,旁边无数的建筑工地。
无疑,是见证着,华国人口红利的庞大,的优势。
在这个普通职工,每个月只能挣32块钱的日子里。
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劳动力的价值在这时,是最低的。
也是最容易做大基建的时候,而且这个时候国内物价还便宜。
正是张浩这种资本家入场的时候,可是张浩知道,再过两年就是严打了
现在下场,虽然会占据一些先手,但麻烦事还是太多了
罗湖口离港岛近,自己能够得着,也就无所谓了。
但现在就回北平投资,明显不是明智之举。
而且头头不少,这个地方当官的,太多了。
就像那个小品说的,一个经理,九个副经理,只是常态而已。
虽然说这个时候,画圈了,但底下小鬼儿太多了,混混也多。
还是再等等吧,不急。
张浩怀揣着这样的心情下了海港,上了火车。
买了六张卧票,成了一个包厢,柳青在旁边坐着,看着窗外。
张浩躺在床上沉思,此次访亲的时间就十天。
自己要干的事儿太多了,首先是拜访何大清他们?
然后是信托商店里的老朝奉,在此期间,他还要去,拜访一些人。
时间紧,任务重啊,要是要是1997年的时候就好啦。
那个时候,想什么时候回来,就回来,再也不用写什么介绍信,编什么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