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关乎国策方向,答不好便会触怒天颜。
尤其当今相爷的治国论,相当独到。
与古人有类同之处,却不乏自己的独立思考。
可以说是相当难得考题。
而这么难的考题,正是李翊亲自出的。
全国的考卷,其实全都是李翊编写的。
而题目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李翊是反对后世那种八股文取士的。
思想一旦被禁锢,就注定会落后。
这也是李翊用人的原则,
鼓励手下人自由竞争,谁优秀谁上位。
青衫少年略思片刻,嘴角微扬,研墨铺纸,挥毫落笔。
“学生闻之:兵者,国之利器也。”
“民者,国之根本也。”
“利器无根本则不立,根本无利器则不固……”
“昔齐桓公富国强兵,九合诸侯,非先富而后强耶?”
“然秦孝公变法图强,卒并六国,似又强在先而富在后。”
他笔下生风,纵横捭阖,既引经据典,又联系当下:
“今陛下初登大宝,天下初定,宜轻徭薄赋使民富裕。”
“然诸侯未完全臣服,边关烽火时起,强兵亦不可缓。”
“窃以为强兵与富民,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孰先孰后,当审时度势。”
洋洋洒洒三千言,一气呵成。
最后写道:
“故曰:审天下之势而应之,酌民情而为之。”
“富不以养兵,则富无保障。”
“强不以护民,则强无意义。”
“圣天子明鉴万里,必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阅卷连经三日,李翊亲自主持。
当他看到这封试卷时,眼前陡然一亮,反复阅读三遍之后。
乃对左右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