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役掂着钱袋,“咱家府君说了,一斗粟抵一日役。”
“您交十石,令郎就能早归百日。”
王老汉颤抖着掏空米缸:
“官爷,只剩这下这些了……”
差役瞥了眼不足三斗的陈粮,突然抬脚踹翻米缸。
“老东西,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罢扬长而去,留下老人跪在撒落的粮食中痛哭。
当夜,颍川阳翟县郊的破庙里,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农夫聚在微弱的篝火旁。
“狗官!狗官哪!”
“我儿被征去才半月,就传来死讯……”
说话者正是王老汉,他浑浊的眼中燃着怒火。
“说是失足落水,可同乡带回的尸身上全是鞭痕!”
古代最辛苦的便是徭役工作。
尤其在汉末三国时期,生产力总体不发达、交通不便的情况下。
凡是服徭役的人,通常不死也得掉一层皮。
能在一场大规模战役中,服徭役且活下来的,那绝对算是命相当硬的。
“我家交了五石粟,第二日又来要!”
年轻些的王五咬牙切齿。
“那督邮还说,之前交的算‘修路钱’,现在才正式开始算役钱!”
另一名农夫冷声笑道:
“圣旨明明是减役三成,到我们这儿反倒多出两成。”
“诸位可知其中猫腻?”
他蘸着雨水在供桌上划拉。
“诸位看……”
“郡里要七成,县里加两成,乡亭再刮一层……”
“最后全进了这些狗官的腰包!”
破庙外雷声大作,闪电照亮了一张张愤怒的面孔。
王老汉举着锄头,颤巍巍站起。
“横竖都是死,倒不如……”
“反了他娘的!”
王五抄起锄头砸向供桌,木屑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