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持笏出列,躬身答:
“臣领旨。”
朝会散去,百官鱼贯而出。
刘琰拉住羊衜衣袖,低声道:
“羊兄,情况不太对啊。”
“前几日,陛下明明对伐吴之事兴致不高。”
“如今态度突变,必是关张赵三人私下里入宫,密谈所致!”
羊衜眉头皱起,捻须沉吟道:
“三将功高,陛下素来倚重。”
“若他们联名请战,也不怪陛下态度转变。”
众人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肯定是几个权臣私下里逼宫,才让刘备转变伐吴态度的。
“不行!”
刘琰咬咬牙,“伐吴若成,必多新贵。”
“届时我等在朝中地位……”
话未说完,但众人都已明其意。
荀谌主动提议道:
“不如联名求见陛下,再做劝谏如何?”
众人称善,遂联袂前往后宫。
此时刘备正在清凉殿批阅奏章。
宦侍轻声禀报:
“陛下,刘琰、羊衜等十余位大人求见。”
刘备眉梢微挑,搁下笔毫:
“宣。”
殿门开处,只见刘琰等人鱼贯而入。
未及行礼,已齐刷刷跪倒在地,哭声顿起。
“陛下!伐吴之事还请三思啊!”
羊衜以额触地,磕头如捣。
“兵戈一起,苍生受累,我大汉乃是新朝,不宜大动干戈啊!”
“陛下!”
刘琰涕泪纵横,“河南之民方经屠戮,民生未复,兼之北方报旱,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