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到任以来,斫荒莱,劝农桑。”
“国中树木成林,垦田倍增。”
王昶出列跪拜,正色道:
“微臣不过尽人臣本分,全赖殿下信任,敢不竭股肱之力?”
“太原王氏?”
刘备走到王昶跟前,仔细打量这个年轻人。
见他手掌粗粝,指甲缝里还留着泥土痕迹,显是常下田间。
不由点头,赞赏道:
“农为邦本,卿能亲力亲为,甚好。”
话落,将手一招,示意侍从赏赐锦缎十匹。
刘理接着介绍第二位:
“这位是骑都尉诸葛恪,父皇别看他年幼,却深谙兵法。”
“国中兵马多经他手操练。”
诸葛恪行礼时甲胄铿锵作响,眉宇间英气逼人。
刘备眼前一亮,问道:
“小郎可是子瑜之子?”
“回陛下,正是家父。”
诸葛恪声音清朗地回答。
刘备也略有耳闻,听说这少年郎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神童。
便有意考校他,问道:
“汝父亲与汝叔父,谁更聪明?”
诸葛恪不假思索回答说:“家父?”
“为何?”
“家父能够侍奉皇子,而叔父却远在交州,与番人交往商贸。”
“故得之家父更加聪明。”
“但以臣观来,不论家父亦或者叔父,都不及陛下聪明。”
“若不然,以李相爷之算无遗策,如何能够甘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此言一出,满座皆赞。
这个诸葛恪果然如传闻中那般才思敏捷、善于应对各种紧急事务。
短短几句话,不仅保留了父亲的颜面。
还同时拍了刘备以及国家二把手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