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取过竹简,亲自提笔,笔锋在简上沙沙作响。
写罢,交予吴质,“照此传达,一字不可易。”
吴质接过细看,只见书信内容虽然也是催督曹仁赶快支援上庸。
但却又将“尽力而为”的意思给隐去了。
形成歧义,仿佛在暗示曹仁上庸乃东三郡门户,关乎国运。
王命尔不惜代价,务必克之似的。
吴质额角渗出细汗,低声道:
“世子,此令”
曹丕冷然截断:
“父王忧心国事,孤身为人子,自当分忧。”
“曹将军乃国之栋梁,必能体会父王苦心。”
吴质不敢多言,只得躬身:
“臣这就去办。”
曹丕算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比较奇葩的皇帝了。
他是极为罕见的,同时砍掉皇权三条大腿的皇帝。
这三条大腿是:宗室、外戚、宦官。
其中,宗室对拱卫皇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曹丕不知抽了什么疯,防范宗室比防范外姓大臣还要厉害。
他宁愿相信外姓人,也不愿相信自家人。
对待宗室——尤其是近支宗室,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曹氏诸王在此原则下,简直动弹不得。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等到高平陵之变时。
曹魏远支宗室中,能够寄以重任的人已经凋亡殆尽。
剩下的人,完全起不到相应的支撑作用。
宗室成员不管在个体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没有能力胜任当时复杂的环境和变局。
从曹叡托孤于曹爽时的纠结,再到曹爽在高平陵之变的拙劣表现。
以及后来曹魏皇室对于司马氏的反抗,几乎都没有远支宗室的任何身影。
而这些人,在制度设计中,本来应该是国家的支柱。
都说魏晋朝是给世家大族卖钩子。
但至少在曹操一代,他还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底线。
那就是重用夏侯曹,通过扶持宗室来与世家形成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