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暂时不会收回李翊的权力,至少他这一代不会。
但两人都已不再年少,必须得替将来考虑。
“陛下,可还记得臣适才提出的内阁制度吗?”
李翊再次将内阁制搬出来。
他的内阁制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内阁制。
是完全根据本时代的生产力、人口基础,甚至是皇权与相权关系而改良制定的。
“正如臣方才所言,首相统摄军政大权,可调动全国军队。”
“此正臣之所为也。”
言外之意,李翊搞出来的内阁首相,跟他现在的权力没多大区别。
首相拥有的权力,李翊现在就有。
首相没有的权力,李翊也有。
与其说是李翊建立了内阁,不如说是他主动将自己的权力分给了内阁。
平时的议案提案,都不过是他的一言堂罢了。
但现在,首相还需要跟阁员商议讨论。
而皇帝也能直接仲裁内阁提议。
这是李翊主动在削自己的权。
“丞相,内阁制无法长存。”
刘备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道理很简单,只要李翊想,刘备点头。
内阁的确能建成,并且行政效率绝对远超原来的三公九卿。
但是,等刘备、李翊这两个老东西相继走后。
内阁制度,百分百会出问题。
因为李翊规划的内阁制度,其权力来源本质上是刘备与李翊的主动放权。
刘备身为皇帝,牺牲了自己一部分的权力。
李翊身为汉朝的二把手,则主动将自己的权力拆成了数份。
后来的皇帝,后来的继任者。
是否还能做到刘备、李翊这样的鱼水之情?
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如何能够没有绝对权力?
臣子们又该如何在皇帝与首相之间做出取舍?
李翊整肃衣冠,趋前一步,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