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没什么参与感。
政事参与的越少,群臣能分得的利益自然也就越少。
显然,李翊的大权独揽,已经挡了许多人进步的道路了。
群臣们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刘备是创业之君,所以可以大胆放权给手下臣子。
就像刘邦,一开始也敢大肆分封异姓王一样。
但后来刘邦还是把这些异姓王给铲除了,因为他知道后世的子孙们肯定应付不了这些异姓王。
他们也不会服从自己的子孙领导。
如今,大臣们便指出,现在刘备不对丞相一职加以管控。
难道想看到第二个王莽、霍光吗?
当然,他们并不是针对李翊,而是针对丞相这个职位。
毕竟丞相一职在汉朝其实相当于是被废了,或者说被瓜分了。
也就是三公。
现在恢复实权丞相,那底下人的利益也就跟着受到影响。
所有大家纷纷指出,丞相一人独揽大权,其他人就只能是干看着。
“爱卿看罢,心中作何感想?”
刘备语气平静地问道。
一般来讲,当君主给臣子看一封弹劾他权力过大的书信时。
这时候这名臣子正常情况下就该主动请辞了,再严重点儿直接就拔剑自刎了。
但刘备此刻,并非是想敲打李翊。
而是想切实的与李翊商议这个问题。
刘备给李翊当丞相,并赋予他这么大的权力,其实是为了弥补他的牺牲。
毕竟以李翊的功绩,他是完全可以封王的。
不过大臣们指出的问题也不能不慎重。
参考历史上的蜀汉,
诸葛亮、费祎、董允、蒋琬虽号称是蜀汉四相。
但只有诸葛亮一人当过丞相,而且是军政一把抓的丞相。
他后来的继任者蒋琬、费祎、董允,都是没有同时掌握过这么大权力的。
尤其是军权,被拆得很零碎。
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诸葛亮那样,说北伐就北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