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当场拜了李严江陵太守。
江陵是诸葛亮为了方便治理荆州,单独划出来的郡,在荆州战略地位崇高。
所以,李严等于直接从西南省份的一个县长,直接提拔为了两湖地区的省会市长。
这绝对是一个火箭式飞跃。
李严大喜,顿首拜谢:
“严定不负都督的知遇之恩!”
“虽肝脑涂地,亦当报效!”
一直以来,后世对李严的评价主要有两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李严是诸葛亮的政敌。
第二个误解是,李严能力不行,是个坑逼。
关于第一点,主要还是受到某些电视剧的影响。
就因为李严是刘备唯二的托孤重臣,强行去把李严塑造成诸葛亮的政敌。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拿来黑刘备与诸葛亮君臣感情的阴谋论。
认为你刘备既然这么信任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扶持李严给他掣肘?
先不说史书记载,“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李严到底有没有威胁到诸葛亮的权力。
单说现实情况是,李严从始至终都只是诸葛亮的副手。
他只是刘备点名的诸葛亮接班人罢了。
包括诸葛亮自己也这样认为,
如果李严后面不出事,根本轮不到蒋琬上位。
其实,哪怕不从君臣感情分析,仅从现实角度分析。
在经历了夷陵之败后,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刘备敢不敢“养蛊”托孤?
托孤这种大事,无论有多少人,最终也只能有一个人掌握绝对权力。
可以类比一下其他国家,
隔壁老曹家,曹爽和司马懿是唯二的托孤大臣。
结果就是曹爽一人说了算,司马懿只能装孙子一直苟着。
隔壁老孙家,孙权足足拟定了五位托孤大臣。
但诸葛恪就是最高的权力者。
甚至孙权刚死,诸葛恪反手就砍死了托孤大臣之一的孙弘。
所以类比李严与诸葛亮,说李严是诸葛亮的政敌他是完全没这个资格的。
至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