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至半途,却忽转缄默。
惟见杯中酒液荡出细碎涟漪。
李翊方才举的例子,刘备一直都是知道的。
直到李翊刚刚再次点出,刘备都没太放在心上。
可仔细去想,似乎也能察觉到有一丝不妥。
最终,刘备转移话题,举盏相邀道:
“且饮此杯——”
“明日朝会,还需李相拟旨改封。”
两只酒盏在空中轻触,清越之音绕梁不绝。
窗外忽起秋风,卷着零落桂瓣掠过宫灯。
刘备信步走过紫檀木书架,指尖掠过整齐排列的书脊,忽然驻足笑道:
“朕记得三年前来相府时,尚见竹简与帛书各半。”
“如今满架皆纸册,李相推广造纸之术,当真成效卓著。”
他抽出一本《战国策》轻捻纸页,但见墨迹透纸而不晕,不由颔首:
“民间如今藏书成风,洛阳纸价也降了下来,竟成往事矣。”
李翊执烛近前,昏黄光晕在纸页上荡开涟漪:
“……陛下圣鉴。”
“今各州郡官学皆备纸书,寒门学子购书所费不过昔日十之一二。”
他将烛台置于案上,银须随着激动的呼吸微微颤动:
“造纸、兴学二事既成,老臣斗胆进言——”
“明年春闱,当开科举试。”
“哦?当真已至时机耶?”
刘备倏然转身,玄色袍袖带起一阵风。
“颍川荀氏、弘农杨氏这些世家……可向来都很反对此事。”
话音未落,李翊已执礼打断:
“世家反弹,无时或已。”
“然陛下新灭东吴,威加海内,正宜借势革新。”
在李翊看来,不论什么时候都会引起这些世家大族的反弹。
只是看我们选择要他们反应激不激烈罢了。
随着陛下您灭掉吴国,您的声望也来到了新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