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所虑,乃兵家之常情。”
“然臣以为,陈元龙此举,正显其老成持重,公忠体国之心。”
“哦?”刘备眉梢微挑,“子玉且细言之。”
“陛下。”
李翊拱手,言辞清晰而恳切,“灭国之战,非比寻常。”
“虽战机稍纵即逝,然亦需统筹全局。”
“虑及战后安抚、人心向背。”
“元龙虽善战,然江南之事,千头万绪,非仅沙场争锋耳。”
“其先报朝廷,一则尊奉体制,以示不敢专断。”
“二则亦是请朝廷统筹各方,以备万全。”
“此乃为将者之本分,亦是谋国者之远见。”
他稍作停顿,观察了一下刘备的神色,继续道:
“至于陛下所忧隆冬作战之难,臣亦思之。”
“然观东吴如今,生力军丧,名将凋零。”
“孙韶少不更事,强行征丁已致民怨沸腾。”
“其国上下,实已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而我大汉王师,挟新胜之威,士气正旺,将士用命。”
“纵天时稍有不利,然仰仗陛下天威,兼之人和鼎盛,破吴必矣!”
“无非是多费些周章,多耗些时日罢了,结局早已注定。”
“反之,若纵容大将边陲自专。”
“虽或能速胜,然此例一开,恐非国家之福。”
李翊这一番话,
既肯定了陈登的忠诚,又巧妙地将“可能存在的损失”归因于客观困难。
并坚信胜利终属大汉。
更重要的是,点明了维护朝廷权威、防止边将坐大的深远意义。
刘备听罢,脸上那丝若有若无的审视终于消散,化为畅快的笑意。
“善!!”
“子玉此言,深得朕心!”
“元龙知进退,守臣节。”
“子玉你总揽全局,思虑周详,皆朕之股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