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又有人好奇,既然诸葛瑾如此残忍。
为什么《吴书》还要夸他淳厚谨慎?
这是因为古代的风俗不一样,倒不是说每个人都这样认为。
但确实有一些地方的人认为,这是好事儿,这是美德。
因为这保证了正妻的地位。
倘若一个正妻死去,扶正妾室,那这个妾就很有可能会掌管内务。
那么再承认其庶子的地位,将会极大提高宠妾的地位。
所谓母以子贵,人之常情。
到东汉末年,这个世家横行的年代。
倘若出现了乱嫡的现象,是会对家族的风评造成影响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有的人对宠妾儿子就是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防患于未然,便表现了诸葛瑾的谨慎。
刘备听完以后,沉吟半晌,乃道:
“……子瑜所虑,所无不妥。”
“然此举终究有废父子人伦,寡人不忍见此事也。”
于是命人叫来诸葛瑾,训斥他说:
“寡人窃闻:虎狼虽猛,犹护其幼。”
“草木无知,尚庇其苗。”
“况人为万物之灵,岂有不爱己出之理?”
“子瑜此举,实违天伦。”
“纵有万不得已之由,亦当三思。”
诸葛瑾喏喏称是,他行此举,本意是想做一个道德模范。
没想到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
而他最希望有人能接受,而那个人偏偏不接受的人,竟然是刘备。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
“昔孟母择邻,为子计深远。”
“今君弃子,岂非太过?”
“愿子瑜慎思,稚子何辜?民间多艰!”
“骨肉分离,为人父母,又情何以堪?”
诸葛瑾也是个人精,见刘备不喜,当即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