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见李翊准备充分,语塞片刻,忽而话锋一转:
“即便粮草、战船充足,然灭吴之后,如何安置降臣?”
“如何治理新土?吴地风俗与我中原大异,恐难驯服。”
“届时叛乱四起,又将如何?”
李翊早有准备:
“此事易尔。”
“可效秦王灭六国后,迁吴地豪强入关中,同时徙中原大姓填吴地。”
“如此互相牵制,十年之内,必能融合。”
朝堂上争论愈烈,两派各执一词。
反战派以荀谌、羊衜为首,多是文官显贵,担心伐吴成功后新贵崛起,威胁自身地位。
主战派以李翊为帅,既有渴望建功的年轻将领,也有希冀更进一步的张郃等中层将领。
甚至包括已位极人臣却仍怀壮志的关羽、张飞等老将。
“够了。”
刘备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令殿中立刻安静下来。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
“伐吴与否,关乎国运,不可轻决。”
“容朕再思三日,届时再议。”
李翊深深一揖:
“……陛下圣明。”
“然战机稍纵即逝,望陛下早作决断。”
刘备起身,一挥手:
“退朝。”
说罢转身离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退朝后,反战派们聚在府中密议。
“看陛下之意,似已被李翊说动。”
“若真伐吴,我等处境危矣。”
“无妨,陛下年事已高,未必有精力操持灭国之战。”
“而当今太子暗弱,耳根子软,只要咱们撑到太子登大位。”
“好日子才真正到来。”
“到时候,咱们只要团结一致,李翊纵有通天之能,也难撼动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