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州琅琊运粮到北河,两地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
运粮队期间要翻过太行山和秦岭,经黄土高原进入内蒙古高原。
黄河来回渡两次。
这期间的损耗率高达惊人的99。5%。
也就说三十万斛粮草运过去,最后只能剩下两千斛不到。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古代粮草损耗率之高。
也不怪诸葛孔明几乎每次伐北伐都输在粮草问题上了。
低效的运粮成本,在古代这个农业并不发达的社会,是十分要命的。
汉朝比之秦朝生产力虽然有所进步,但也没有跨越社会阶级。
目的地虽然也没有琅琊到北河那么远,但古代的粮食也不是无限保质期。
是很难长久储藏下去。
所以真跟吴国打起来,主要还是仰赖河南地区的供给。
这能极大的节省粮草运输成本。
转念一想,朝中或许也正是有有识之士察觉到了伐吴的时机。
知道河南士人有机会抬头了,才会在这时候开始躁动不安的吧?
“陛下拒绝伐吴,是为了体恤民力。”
“而此次巡县,名为考察民情,实为评估伐吴的物资基础。”
“原来如此。”
赵云恍然大悟,随即又忧心忡忡,“但洛阳这边……?”
“有鲁子敬和荀公达坐镇,短期内不会出大乱子。”
“这二人都是追随陛下多年,朝中威望甚高。”
“而我们此去河南,一两月便回,不会有事的。”
“况且……”
李翊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云长和益德都在京畿握有重兵。”
“二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有他们在,宵小之徒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听到关羽、张飞的名字,赵云神色稍霁。
这两位开国老将的威望确实足以震慑任何心怀不轨者。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
“子龙也早些回去休息吧,过几日咱们便要去河南了。”